没书读,也得找工作,长大以后,左良玉去当兵,小兵。
他成长经历,跟曹文诏类似,但他混得比曹文诏好,到崇祯元年
时候,就已经混到
都司。
顺便说句,他之所以混得好,跟个人努力关系不大,只是因为
个偶然
机会。
天启年间,他还是个小兵时,有次机缘巧合,遇到
个人。
当时左良玉,实在没啥特点,谁都瞧不上,但这个人算是
对于这个安排,三十六位头头是有准备,所以他们决定,以太原
带为基地,协同合作,集中优势兵力,击溃曹文诏。
崇祯六年(1633),曹文诏正式上任,积极备战,准备进攻。
大战即将开幕,但在开幕之前,这场戏又挤上来个人。
对这个人,曹文诏是比较熟悉,因为在到西北之前,他经常见到这个人。
此人之所以上场,是被崇祯临时硬塞进来。
般说来,但凡在历史舞台上混
,除个别猛人外(如朱元璋),艺术生涯都比较短,混个几年就得下场。
就分开。
分开去打仗。
他们兵分几路,开始向山西各地进军。
崇祯得知,立即下令山西巡抚,全力围剿。
当时山西巡抚,是个水货。
但这位仁兄,上场时间实在很长,曹文诏下去
,他没下去,明朝亡
,他都没下去,直到死在场上,都是主角。
隆重介绍,第三个猛人——左良玉。
就知名度而言,左良玉是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他要感谢孔尚任,因为这位仁兄把他写进
自己
戏里(《桃花扇》),虽然不是啥正面角色,但好歹是露
脸。
左良玉,字昆山,无学历,文盲。
左良玉身世,是非常秘密
,秘密到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长大,就这
个出身,你让他饱读诗书,就是拿他开涮。
这位仁兄调兵倒很有套,听说敌人来
,马上四处拉人,陕西、甘肃、宁夏
兵都被他拉
过来,光是总兵,就有三个。
但这人有个毛病,喜欢排兵布阵,把人调来调去,指挥乱七八糟,还没等他布出个形状,几路民军连续攻克多地,闹得天翻地覆。
于是崇祯恼火,他决定换人,换
个能让这三十六位首领做噩梦
人——曹文诏。
曹文诏算是出头。原先在辽东系,也就是个游击,荣归故里后,短短
年时间,就升
副总兵,现在是总兵。
山西总兵,大致相当于军区司令员,但按崇祯意思,这个总兵,大致相当于总司令,因为根据命令,所有追剿军,都要服从曹文诏
指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