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规矩自然就会有特例,文、武有功德,亲尽而不祧,而所立者,世室非庙。所谓万世不祧,可以说是对个帝王毕生功业最大褒扬,往往只有开国之君、中兴之主才能享此殊荣,譬如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等。
人非圣贤,孰能无欲,不计身前,当顾身后。为争取这样
个万世不祧
尊荣,历史上也不乏皇帝做出什
骚操作,而其中最著名
是个并不怎
光彩
形象。
牛僧孺、白敏中作为进士官僚代表人物,大权骤得,并不能够将自身权柄与社稷大计有效结合,而他们所掌握
权柄,仅仅只是党同伐异、逞于私利
工具。白敏中虽然有个诗名极盛
堂兄白居易,但自己
生行事,也只落得
个谥“丑”。
反倒是出身赵郡李氏李德裕,虽然被视为没落门阀世族
代表人物,却展示出真正
宰辅风采,对李唐社稷颇有存亡之功。
当然,具体到个人政治素养高低或者某
阶段性
政治斗争,并不足以解释大尺度
问题。比如李德裕
父亲李吉甫,便谈不上是
个什
伟岸人物。
所以,尽管沈哲子已经确立科举改制
总方针,但在具体
实施与推行上,仍在等待
个合适契机。最起码也要等到南北统合稍见成绩,社会秩序已经恢复到可以容纳
定程度
动荡。而在此之前,仍然需要准备与积累。
他来,他来
,举手就是给你
榔头,沈哲子不是不愿意承受阵痛,而是需要考虑大梁新朝
承受能力。譬如大运河利在千秋,但在当时却是勒住大隋皇朝
根颈绳。胸怀千秋放眼量,足下浅坑跌断腿。
抛开这些杂思,沈哲子专注当下祭祖典礼。虽然沈氏诸先人得于追尊殊荣不过只有两人,但在太庙中需要祭拜
却不仅仅只有这二者,另有其他先人们前前后后足有上百牌位。
这些不得立庙享祀先人们,虽然在今日祭祖大典中被摆设
出来享受祭祀,但自此之后便不会被奉在太庙之中,而是需要收归祧庙。
天子之庙,七世而祧。哪怕贵为天子,也只有享受七代子孙供奉祭祀权利,七世之后便需要迁离太庙,毁庙之主,皆藏于祧庙之中,祧庙意为远祖之庙,固定只有两个正祭位置便是所谓二祧。
其他祖先进入后,自然就不能享受正祭位置,只能呆在夹层中,地位自然大大降低。当然眼下大梁新立,哪怕仅仅只为
凑足四亲二祧并始祖七庙之数,名额还算充足,有庙而无号,只以昭、穆相称,但等到沈充老去进入太庙后,便有
位能享独立祭祀
先人需要入祧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