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根本是不存在。
只是转瞬即逝海市蜃楼,只是人们深处泥淖时
终极幻想。
迷茫,找不到方向,却又每每被拉回正路。
因为后来发现,世界或许黑暗,或许无光,但个体
善,却像沙滩上闪光
珍珠,哪怕寻它时被砂砾刺伤,可
它始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悲剧。只可惜,这样
悲剧却在
次次上演。
大学读历史,但书中
战争,文字记录
痛楚远不及现实亲眼所见万分之
。没去东国之前,
大概能以历史
观念侃侃而谈,说战争是社会矛盾积累到
定程度无法调和
必经之路,说战争和流血是人类发展
必要进程。
于是,无辜人们成
历史滚滚车轮下
牺牲品。
可哪怕给千
万种理由,
也无法理解人类为什
要残害他
同类。更无法原谅。
有个问题,
始终在询问自己:
们
世界是否缺少同情,缺少足够
善与爱。每当看人们受伤,
会痛,却不明白为什
有
人不会痛。
《白色橄榄树》
【序】
初版
作者宋冉自序
——
在战场上待久,
开始怀疑,是否理性、文明只是虚妄;是否人类
切难题根本没有所谓合理
解决方式,只有极端、对峙和仇恨,只能诉诸杀戮;是否历史总是陷入
个个轮回
怪圈,无序总是战胜制度,野蛮总是战胜文明。
而人类和平终极梦想,是否只是沙漠之上
白色橄榄树。
绚烂,美好,纯净,盛大。
见过次,便刻骨难忘,终身追寻。
可偏偏它也虚幻,缥缈,远在天际,不可捉摸。
本书最初定名为《东国·浮世纪》,缘起于六年前
东国之旅。六年前构思,四年前执笔,直到今日面世,感谢策划兼编辑罗俊峰先生
不离不弃。
书名从《东国·浮世纪》更改为《白色橄榄树》,原因有二:来
自认虽竭力走遍东国各个城池,记录战争时期
社会百态,但所见所记只有“浮世”
角,远不及真实世界之宏大;二来,因为
先生李上尉。
有年从加罗到哈颇城
途中,
和他
起在沙漠中看到
白色
橄榄树。具体情形已写在书中,此处不再赘述。
书写四年,并非精雕细琢,只因生活占去太多时间,更因始终无法做到冷静旁观,每每提笔前查找资料素材,
幕幕回忆清晰呈现,心中感伤,以致行笔缓慢。
战争从来不是个轻松
话题。
在文中已极力淡去主观感受,只想给读者呈现最平凡客观
记录。即使如此,战争也不是
件能轻描淡写
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