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歌德非常慈祥地说:
“活到82岁,也许是不可原谅
。不过对于自己活那
久,
并没有如你所想
那样满意。正如你说
,
经常期望永恒性,经常怕死,与死搏斗。
相信和死
搏
当然乐意说明,非常乐意说明。
“歌德阁下,你和切伟大
思想家相同,清楚认识到、感受到人
生命
无助和绝望。也就是你认识、感受到刹那
美妙和悲惨
凋零,以及只能用牢狱般
日常生活去支付感情
美丽高扬
人
无力感。认识、感受到对精神领域
热烈爱慕,对丧失
率真天性
追求。认识、感受到这个在空虚与不安中
可怕动摇。认识、感受到必须承担这个虚幻命运
宣告,人在这个命运中是无常
、是永远不会完成
、直到最后都是被实验
、是门外汉式
——总之,你充分认识、感受到人
无助,脱离与熊熊燃烧般
绝望。你认识到那
切,
有机会就提起,坦承你相信那
切。然而你却以毕生之力,阐述相反
理论,宣扬信仰与乐观主义,让自己和别人相信
们精神上
努力是具有永恒性与意义
,你不但拒绝也镇压深渊
告白者、绝望
真理之声,你不但这样对待自己,也这样对待克莱斯特[24]与贝多芬。你花
好几十年
时间累积知识,收集材料,书写信件,收集信件,仿佛你在威玛
老年生活是将瞬间永恒化、自然精神化似
。但其实你只不过是将瞬间木乃伊化,将自然固定成型、戴上面具罢
。这正是
要指责你
不诚实之处。”
[24]克莱斯特(HeinrichvonKleist,1777~1811),德国戏剧家、小说家。
老枢密顾问官歪着头凝视着眼睛,嘴边依然浮现出微笑。
随后他突然问:
“你定不喜欢莫扎特
《魔笛》吧?”
还来不及抗议,他就继续说
下去:
“《魔笛》把人生表达成甜蜜之歌,把们那虚幻无常
感情作为某个永恒
神去赞美。那也是在阐述克莱斯特先生与贝多芬先生都不赞同
乐观主义和信仰。”
“知道,
知道!”
气愤地叫
起来,“
真弄不懂为什
你会想到
在这个人世间最喜爱
《魔笛》!不过莫扎特并没有活到82岁,在他个人
生涯中,他也没有像你那样要求永恒性、秩序与拘谨
礼仪!他没有像你那样矫揉造作。他歌唱神圣
旋律、
贫如洗、家徒四壁,英年早逝。没有人理解他……”
喘不过气来
。必须用十句话就把
千件事情说出来。
额头开始冒汗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