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原城是座古老
城市。据清嘉庆七年版《黄原府记》称,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古为白狄族所居住)。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
个重要
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其版图如地委书记苗凯所说:等于
个阿尔巴尼亚。
该城座落在个大川道里,四周被连绵
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二桥,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
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
座新桥,是前两年才修起
;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象老桥这样拥挤。
城南另有条小河向北流来,在老桥附近和黄原河交汇。小河叫小南河。在小南河与黄原河汇流处外侧,有
座小山包,长满
密密
树木草丛;而在半山腰
方平土台上,瞩目地立有
座九级古塔!据记载,塔始建于唐朝,明代时进行过
次大修整。此山便得名古塔山。古塔山是黄原城
天然公园,也是这个城市
标志——无论你从哪个方向到黄原城,首先进入视野
就是这座塔。如果站在古塔山上,偌大
个黄原城也便
览无余
。
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几个主要
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这是通往外界
主要“口岸”——各种杂七杂八
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
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而进入这个城市
大部分外地人实际上都是来揽工谋生
农村手艺人或纯粹
庄稼汉,因此那些旅馆、饭馆都是档次很低
。东关大桥头也是传统
出卖劳动力
市场,平时经常象集市
般涌满
北方各地漫流下来
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
城市主要部分在黄原河西岸。东关
街道通过老桥延伸过来,
直到西面
麻雀山下,和那条南北主街道交叉成丁字形。西岸
这条南北大街才是黄原城
主动脉血管。大街全长约五华里。
南北街道中段和东关伸过来
东西大街组成
本城
商业中心,也是全城最繁华
地带。南大街沿小南河伸展开来,大都是党政部门,北段为宾馆、军分区和学校
集中地。
除过市中心商业区,人们分别把这个城市
其它地方称为东关、南关、北关。南关主要是干部们
天地,因此比较清静;北关是整洁
,满眼都是穿军装和学生装
青少年;东关却是
个杂乱
世界,聚集着形形色色
人们……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