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罢,学问以后还能补,忠孝才是大节。若非从小就有片仁爱孝顺之心,又怎能成
这
个皇恩嘉表
忠义之士。
他叹口气,说:“你既然住到县里,以后便安心读书,别辜负
上天予你
这
段禀赋吧。可惜
是个监生,若教你也是耽搁你
,你这两年先寻个先生打好基础,到后年岁试后,
想法把你推入府学,那边
先生好些。”
什?崔燮不由吃惊地看
他
眼。这就是笃定他后年能考上秀才
?戚县令是太相信他过目不忘
天份,还是打算好要帮他……漏题?
戚县令满腹心事,没太在意他神情,自己思考
会儿才注意到他还侍坐在
旁,便把桌上
杂记拢
拢,说:“你这
好
记性,拿来背这样
文章实在浪费
。
书房里有
套邹阳子
《六先生文集》,你拿回去好生玩熟,来日学写八股,作出来
文章才有血肉。”
崔燮连忙起身答谢,又跟他报备句:
你说你能过目不忘?”
崔燮垂下眼帘,含笑答道:“只是死记硬背,入脑不入心罢。”
戚胜深深看他
眼,吩咐道:“把
前几天做
那篇《重修县儒学记》拿来!”书童须臾拿来
篇文章,戚胜翻看无误,亲手交到他手里,说:“给你
柱香工夫,把它背下来。”
书童换上新香,白烟丝丝缕缕腾起。崔燮接过文章仔仔细细地看遍,闭上眼睛确认
没有脱字漏字之处,便逐句念道:“迁安县有学,创自明洪武二年,迨
太祖定天下,诏郡县饬新学宫。唯时知县箫颐建……因为志。其岁月于泮宫之左。”
这篇杂记是戚县令新近做,又字斟句酌地修改过几遍,因此都记在脑子里,不需要和考《四书》时那样看着书本,而是看着崔燮背书时
神情。
沉稳从容,辞音畅达,令人赏心悦目。
他顺利背完文章,戚县令却不见高兴,反而流露出几分痛惜
神色,心中暗叹:这样
资质,怎
到现在才来迁安!若早来
年,不,就早半年,只要能赶上今年
县试,
定点他为案首——十四岁
县案首,十四岁
生员,也可以当神童之称
!
可惜!
可惜今年科试已过,明年又是秋闱乡试之年,没有生员试。而到后年岁试时崔燮就十六
,十四岁
生员珍贵,十六
就不怎
值钱
。
戚县令时间怜才心切,简直想去京城崔府追问他父亲怎
耽搁
这
个好孩子,没让他正经学学读书作对。可转念
想,崔燮之前没好生读书又是因为要给祖父母侍疾,是尽忠孝大节,又不能说是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