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些最顶尖文人里,论到诗词也确实是他自己为最佳,便是师弟杨
清、从王鏊手中抢
状元头衔
谢迁……也不及他。
这看来,崔燮倒不是故意奉承他这个老师,只是实话实说罢
。
这实话才叫人听得顺耳,李老师高兴,便问他:“你若喜欢,
也教你便是
。竹枝词曲调简单,唱着也顺口,几句间也就教会
。”
他倒是兴致勃勃地要教徒,奈何崔燮天生缺五音少六律,不是吟诗唱词材料。若叫他讲如何调乐律,他也能把“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之类相关
经书文字背得头头是道,
(竹枝)蚕初熟(女儿),野麦青时(竹枝)雉始飞(女儿)。”
写在纸上是种感觉,唱出来就是另
种感觉
。
崔燮原先读着这诗只觉着是韵调稍活泼点
、白描风景
古诗,听人唱出来,倒有
种婉转低回
情味,像是唱着小女儿
情思似
。
这诗也是唱,曲也是唱
,李大佬会不会填曲子呢?他不觉凝神思索,怎
才能说动老师修改曲本,给自己
新戏刷层金漆。
李东阳兴致盎然地唱完,回头见学生
脸沉思,以为他是觉得自己对这两首诗删改过剧,遂给他解释
句:“和诗难,次韵尤难。若单为和诗依韵而伤
诗趣,则强和之不如不和。诗之趣不关义理,你那西席诗中典故义理太多,倒失
竹枝词
真趣,非大削大斫不能救。”
怎改都行,陆先生能得他这样
大家删改诗作,估计也只有高兴
。
崔燮笑笑,说道:“学生亦觉着先生改
诗更清丽动人,想来陆先生见
也该是喜欢
。学生只是于诗词
道懂得太少,也是头
次听先生唱竹枝词,心中大感意外,
时有些失神
。”
李东阳微笑道:“这有什可意外
,古时
诗都能入曲而歌,后来诗曲失传才衍出
词,词失唱而后又有
曲……如今也只有吴越还有唱诗
。
自来爱诗,也会
些吴越
曲调,只是唱得不大好,不是在你们这些弟子后辈面前也不肯献丑。”
崔燮连忙表扬他:“先生歌声悠扬动听,哪里不好!学生也是读过几年书,大小见过些世面人,还不曾听说别人有会唱诗
——便连懂得诗词入曲
才子也只见过先生
人罢
!”
他这马屁拍得十分粗糙,李东阳本想笑他声“你才见过几个人”,但转念
想,他还真是见过世面。不说皇上、太子,单就国子监
司业、祭酒,东宫属官、翰院词臣……他见过
人或许不多,却都是大明最顶尖儿
文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