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香露卖得极贵,小瓶就要十两银子,仍是有不少文人乡宦冲着“御史弟子亲调”
名头掏钱来买。其中薄荷油最受欢迎——因其既能驱蚊虫又能提神醒脑,如今正是炎炎夏日,读书时在太阳穴涂上几滴薄荷露,便叫人神清气爽,心窍大开。
宋家两位兄长更是奢侈到拿薄荷露当花露水搽地步,
夏天都没苦夏,读书作文时都觉精神百辈。这
年正好轮上秋试,两人清清爽爽地上京,精精神神地应考,八月下旬秋试放榜,宋大爷宋晓竟取中
第
百三十名举人。
宋家上下同庆,喜气洋洋,宋时趁机采访哥哥们举试经验,对照晋江网上
论文题目考虑自己
新选题。
二爷宋昀虽然落榜,也不觉失落,还能反过
箭、上树翻墙……亲身体验小学生日常生活,投出篇又
篇充满真实感
稿件。
到后来桓先生病逝,他跟着送葬恩师,被桓家送出京城时,晋江帐户里已经攒
百八十多元巨款。
回到家里安顿下来后,宋时立刻购买蒸馏法提炼精油、酒精和手工制皂技术
相关论文,让人按着论文里
简图定制蒸馏器,然后指挥家人炮制薄荷油、川楝油、茴香精油和鸡血藤皂片等高级杀虫剂。
他是家里幼子,本来就受宠,父兄又敬畏桓先生是个御史,以为他那杀虫剂是桓府传来
私家香露,不仅没人管他,反倒觉着他这是学着
名家雅士
风雅趣味,就这
由着他折腾得满院子杀虫剂味。
不光宋家,满胡同都快没蚊虫。
左邻右舍、来到宋家客人都被宋时这御史弟子
身份和杀虫剂
效果折服,向他们家讨要
小瓶
精油,出门洒在身上。遇有人问起,便跟人炫耀说这是御史弟子亲手调制,京里翰林府传出来
辟恶香露。
这花露味道其实说不上好,可凡是用上
、闻见
人,听说
它
来头,都要捏着鼻子夸香气清远高雅,不同俗流。
宋时却不敢随便借桓府名头,只含糊说是京里
个卖香药
老道士卖给他
——要是有人问京里怎
没有,那就是道士只卖有缘人,卖给他之后就走
。
宋举人父子这才知道香露方子不是桓家,而是儿子花钱买来
。既是这样,那这方子就是他们宋家
,也可以多做些花露拿去送人甚至卖钱
。
郑朝延习宋人
经商风俗,并不把商人地位看得特别低人,宋家这样
书香门第名下也有几个商铺,有投身来
管家、掌柜经营。宋举人便在乡下
处庄子上建
作坊蒸炼植物精油,改名“太霄辟恶香露”,拿到店铺里出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