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路上他都闷在船里写论文,因为不方便用郑朝
书当参考资料,索性用
宋朝
会典,文集作参考,摘取其中内容混着自己切实见到
情况汇编成文。
在船上个多月夙兴夜寐,他竟写出
五万字
论文——都赶上硕士论文
字数
!修订完全稿之后又靠手写输入法,在袖子里辛辛苦苦地抄
三四天,终于发送
出去。
之后便是尽人事……接着尽人事,还可以抓紧时间再写篇古代*员如何腐败受贿
小短文。
不过过长江,水路就上冻
,之后
路都得乘马车走,车里不方便写稿,他
所以带东西不少:不光是送京官
炭敬、土仪,还有给家里捎
福桔、柚子、荔枝、龙眼干之类小吃。到江南
带,又要买些吴绫、缂丝、松江布、苏杭彩缎和苏州样
新衣裳首饰。
朱大人虽然没有亲戚在京,却也在苏杭、南京采买不少东西,笑呵呵地对宋县令说:“这些是要替桓通判捎回侍郎府
。宋大人可有礼物要往侍郎府送?咱们两人结伴同去也好。”
宋县令岂止没有礼物,也不愿意踏足桓家步,勉强笑道:“下官家小已在京里等着
,到京还得先找到他们,以免家人担忧,只怕不能与朱大人同行
。”
朱大人有些可惜,不过想想他是代桓侍郎亲孙子送东西去
,有这份面子,也实不用宋大人这位与桓妃拐着几道弯
人替他说好话
。
他们往北到长江都是乘船而行,水路安稳,长日无聊,宋时就抓紧时间写起论文。因为刚清过
回隐田隐户,对社会阶层、富户贫民之间
矛盾特别清楚,这回他就专心写起
古代
社会关系:
之前写士人生活小论文时,他已经写过士农工商四民关系,这回再重复下,就能凑不少字。顺便再写
下他最熟悉不过
科举——都写到当官入仕
,哪儿能饶得
科举呢?
四民写完,就写他最近接触最多
——就是租税、田赋、徭役。
南宋以后,福建带就开始风行永佃制
,佃户和地主之间
租佃合同是将代表土地使用权
田皮、代表所有权
田骨分开
,而田皮在流通中还可能产生二地主,层层盘剥下来,佃户身上所背负
租子竟要比赋税还高得多。所以他们清隐田隐户时,许多百姓宁可交税、服役,也支持他们……
嗯,再顺便写写地主和佃农利益冲突,佃农抗租抗税
斗争!
当然还有宗族。他亲手拆武平县最大
几个宗族,审过各宗族
家长,也审过受阴庇
子弟,接过远支分宗子弟与其妻孥
状子,也颇有可写
角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