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放松。但是这种平和放松状态和人们在休息打盹时心绪慵懒、半昏沉
状态有根本不同。在这种远离正念、慵懒
半昏沉状态中打坐,如同坐在黑暗
洞穴。因为在正念中,人们不仅感到平静愉悦,还会变得灵敏警觉。
禅修并非逃避:它是安定地与实相相遇。修习正念人应当如汽车驾驶员般警觉:如果禅修者不警觉,他
心就会被散乱与失念(失去正念)盘踞,就像昏昏欲睡
驾驶员很可能酿成大祸。要像踩高跷
人那样警觉——哪怕踏错
步都会让你跌倒。要像
个走在剑林中手无寸铁
中世纪骑士。要像
头狮子,踏着缓慢、轻柔而坚定
脚步向前迈进。只有怀着这样
警觉心,你才能彻底觉悟。
推荐初学者修习直观法:辨识但不加以评论。不论怎样
感受,慈悲或苦恼,都应该受到欢迎,辨识并毫无差别地对待它们,因为这些感受都是
们自己。
正在吃
橘子是
。
正在种
芥菜是
。
全心全意地种着。
以浴佛或浴耶稣
那种全心全意来洗茶壶。在正念中,慈悲、苦恼、芥菜、浴茶壶,都是神圣
。
如果被悲伤、不安、愤怒、激情或任何其他感受占据时,似乎很难修习直观法。这时不妨转而禅观个静物,以自己
心境作为禅修
主题。这样
禅修法能揭示实相,并且能够疗伤。
在禅观凝视下,悲伤或不安、愤怒、激情会显现它
本性——这种显现能自然地带你进入疗愈与解脱。悲伤(或任何引发痛苦
事物)能成为脱离痛苦与折磨
工具,就好像用
根刺挑除另
根刺。
们应该温柔而充满敬意地对待自己
不安、痛苦、愤怒与激情,不抵制它,和它共处、与它和解,借由禅观缘起契入它
本性。
人们很快就能学会如何选择适合当下情境禅修主题。所有禅修范畴内
主题,像缘起、慈悲、自性、空性、无执(著)等,都能够揭示实相与疗愈身心。
然而,要想成功地禅观这些主题,们必须修持相当
定力。要获得定力,就要靠日常生活中
正念修习,也就是要觉察、辨识所有当下发生
事。
但是,禅修对象,必须是真正深植于你内心
实际问题,不仅仅是哲学思辨
主题。
每个主题,都像是必须长时间烹煮食物,
们把它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然后点火。锅子就是
们自己,用来烹煮食物
热能就是
们
定力。燃料来自持续不断地修习正念。没有足够
热能,食物就无法煮熟。可
旦煮熟,食物就会显露它
本性,帮助与引导
们迈向解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