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你修行毫无效果,你反而不会刻意压抑杂念,而杂念就自然停止
。这时候,你就会进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阶段。
修行时不应该有得失心,不应该抱任何期许,哪怕你期许是得到开悟也是
样。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打坐时不应该有任何目
。修行不应该有得失心这
点,乃是源自《心经》
教诲。然而,如果你没有把这部经典读个仔细,它就会反过来让你产生得失心。
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但如果你执著于这句话,你就会很容易产生二元思维:边是你和色,
边是空。这
想
话,你就会努力想透过自己
形相去体现空。换句话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仍然是
种二元思维。幸而,《心经》接着又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就没有二元论
问题
。
当你打坐时发现杂念丛生,而你又企图去压抑杂念时,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阶段。尽管你是抱着这样
二元思维在修行,久而久之,你却会与自己
目标浑然为
。这是因为当你发现你
修行毫无效果,你反而不会刻意压抑杂念,而杂念就自然停止
。这时候,你就会进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阶段。
停止心念并不意味着停止心活动,它
意思是,你
心应该流遍你整个
身体。你
心应紧紧跟随着呼吸。带着丰盈
心,你
手结成手印。带着整个
心去打坐,那
腿酸就不足以困扰你
。那是
种没有得失心
打坐。起初,你会觉得坐禅
姿势对你来说是
种限制,但是当你能不为这种限制困扰时,就会发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真义。所以,在某些限制下找到自己
道路,才是修行
正道。
打坐时打坐,吃饭时吃饭
并不是说你所做任何事都可以说是“坐禅”。当限制对你来说不再成为限制,那就是修行。有些人说:“既然
们所做
切都是佛性
显现,所以不管
做什
都无妨,坐禅只是多此
举。”但这正是
种二元性
思维。如果真
是“做什
都无妨”,那你连说都没有必要把它说出来
。你就只是打坐时打坐、吃饭时吃饭,如此而已。
当你说“做什都无妨”时,实际上你是在为你做
事情找借口,为你
“小心”找借口。它反映出你执著于某种特定
事情或方式。这与
们所说
“只管打坐就够”或者“人们做
任何事都是坐禅”是不
样
。
们做
任何事情当然都是坐禅,但没有必要说出来。
打坐时,你应该只管打坐,别去理会腿酸和倦意。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