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你人生来说,
个烦恼是不是真正
烦恼,取决于你
态度,取决于你
解
深浅。因为真理具有这种双重或吊诡
性质,所以你想
解真理,就必须保有
颗大乘
心。这样
心可以透过真切
坐禅而获得。
乘心,那
修行就没有大乘与小乘
分别。哪怕你
行为看似犯
戒,但你却是在真切
意义上持守着戒律,重点是,你怀抱
是
颗大心还是
颗小心。
简单来说,只要做任何事情时都不思善、不思恶,都是倾注你全副身心去做,那你就符合
们
禅道
。道元禅师说过:
如果你对某人说什而他不赞同,不要尝试从知性上说服他。不要跟他争辩,只要听他
反对意见,让他自己发现自己错在哪里。
这番话非常有意思。不要把观念强加给别人,而是与对方起思考。如果你觉得自己赢得
辩论,那
样是错误
态度。试着不要去争辩,不要有争胜心理,只是聆听就好,但
们要是摆出辩输
态度,那也是不对
。
当们提出什
意见时,常常会想要说服对方,或强迫对方接受。但在禅弟子之间,说话或聆听时,都不应该有着任何特殊
目
。
们有时龄听,有时说话,如此而已。那就好比是打招呼:“早安!”透过这
类
沟通,
们就能有所成长。
烦不烦?由你来决定!
什都不谈也许很好,但
们没有理由该始终保持沉默。不管
们做什
,都是修行,都是
们大心
表现。
所以,大心是你要去表现,不是你要去猜度
。大心是你本自具足
,不是你要去寻觅索求
。大心是透过
们
活动来表现,是
们应该去享受
。能做到这
点,持戒
方式就没有大乘或小乘
分别。
只有企图透过严格形式化修行,而获得
些什
时候,你才会产生烦恼。但如果你能把任何烦恼看作
们大心
表现,并加以欣赏
话,烦恼就不再是烦恼。
有时们
烦恼来自大心
过于复杂,有时则来自大心太过简单,以至于无法去猜度它。因为当你想要猜度大心是什
,当你想要简化复杂
大心时,这对你而言,就变成
种烦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