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六,册立东宫,举行太子加冕礼。清晨时,宫禁中旌旗烈烈,仪仗森森,只是因国丧仪规限制,减乐。百官齐集于奉天正殿,萧景琰着储君冕服,由引礼官引领,入丹埠,进丹陛,内赞官接引,近御座前拜位。宝册官宣读立太子诏书后,梁帝将太子玺绶交中书令,中书令下阶,奉与新太子,太子接印,交东宫捧册官,四拜谢恩。
朝仪礼毕后,新太子入座,接受百官朝贺,之后便进入内宫,拜见贵妃。午后,梁帝携储君驾临太庙,敬告祖先,沿途接受百姓路谒,场面甚是壮观。
萧景琰是个英武之气甚重青年,由于勤加操练,长身玉立
体态也十分结实悦目,气质上与稍嫌阴鸷
前太子和有些圆滑
誉王有所不同。每当他穿戴朝服盛装时,感觉都会与便装或戎装时迥然两样,仿佛有积蕴于内
贵气和压抑已久
威仪迸发出来,令人心生敬畏。
在册立仪式最后,皇帝宣布大赦天下,由新太子搀扶着走下奉天楼。也许他自己还不太觉得,但在旁人
眼中,未来天子双眸精光四射,身姿挺拔如松,而老皇发际斑白,身躯颤抖佝偻,暮气沉沉,鲜明
对比不得不使人在心底暗暗感叹,甚至还有些大不敬地揣测着新朝将会在何时到来。
也许由于整日冕礼
劳累,册立太子后
第二天,梁帝因病诏令免朝十日,
应政事先入东宫,由太子监国。
六月三十。内廷司发诏,原靖王妃已逝,正位虚悬。特选立中书令柳澄孙女为太子妃。大婚日定为七月十五。
靖王府与苏宅之间那条密道自春猎还京之后不久便已封实,抹去
梅长苏
年来倾心扶助
痕迹。也许由于萧景琰内心莫名
失望。也许由于地位变动带来地繁忙,他已有足足
个多月没去过苏宅,反而是列战英时常跑来探望
下卫峥。
移位东宫之后,萧景琰理政风格与前太子大为不同,他明明更喜欢就事论事、爽洁利落
地人。行事注重效率,删减程序,但同时,他又特别注意不允许任何人提出“新政”或“革故”之类
说法,力图保持
种微妙地平衡。
七月初五是静贵妃生辰,萧景琰早便进宫前去拜寿。今年
静妃已不同于往昔,自然再不能象以前
样母子们安静小聚。所以陪母亲坐
半个时辰,接见
些要紧
宗室重臣之后,萧景琰便告退出来。预备明日再来。
纪王和言侯早也来向贵妃拜寿,两人在宫门口遇见,结伴同行。萧景琰因为手里正在处理宗室降代承袭减俸之事。想听听这两位老人
意见,出来时顺便就请他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