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指是《诗》、《书》、《礼》、《易》、《春秋》。
《诗》自然是指《诗经》,读诗写诗是读书人必备技能,所以这个肯定是要学
。
接着是《书》,书指是《尚书》,里头大多是些流传下来
政治文献,当官
都得学习。
《礼》是《礼记》,读书人言行举止都得按着它来。
《易》则指《易经》,解
下玄理知识也是必须
。
年后第批新生来报到,国子监上下都添
几分热闹,人都安置好后,李元婴才发现只有自己被分到唐璿他们那边,其他人都是按着新生入学办
。问唐璿,唐璿也不解,只能帮着猜测:“约莫是孔祭酒
解你学得如何
,怕你去其他斋堂是浪费时间。”
李元婴听这话挺开心,觉得老孔瞧得起他,虽说要和李治他们分开上课也没觉得有什
,高高兴兴地跟着唐璿去他们上课
斋堂。
李元婴是插班生,前排位子自然没他份,他得坐到后排去。唐璿怕李元婴寂寞,又和人换
位置,坐李元婴旁边去。
其他人本就看唐璿这个后来居上“小天才”不太顺眼,
看他对李元婴这般殷勤更是暗暗嗤笑,觉得乡下长大
泥腿子就是没见识,见着个小王爷也这
上赶着讨好。
太上皇儿子有二十二个,除却死掉那些,活下来
也还有十几个,全都是给块地方打发出去
事。不说太上皇那堆儿子,哪怕是当今陛下
儿子们,除
三个嫡出
,哪个能逞威风?
《春秋》就是编年体史书,因为按照春、夏、秋、冬来编写,所以名为《春秋》。
唐璿好脾气地给他解答:“学五经已经不少,许多人学
辈子也不
定能学通。有
书
自己也看过,可是听夫子讲解又有
新
感悟,所以哪怕是同
本书,听不同
夫子讲也会有不
样
领悟。”
李
看看三皇子李恪,出去后和个县令起冲突,都要挨李二陛下
顿批!所以,他们将来是要入朝为官
,压根不用怕李元婴,更别说自甘堕落去迎合讨好
。
别人讥嘲目光,唐璿没放在心上。在他眼里,李元婴就是他朋友,他们志趣相投,很聊得来。
李元婴刚到国子监来,他帮李元婴好好适应是应当,换成他到李元婴
地头去,李元婴也会帮他!这不就是当朋友该做
事吗?
李元婴也不太在意别人对他看法,反正他从小就混世小魔王,气走
夫子都好几批呢,这点隐而不发
小嘲讽对他来说只是毛毛雨!
李元婴拿出唐璿让他带新课本,说道:“就学这五经啊?会不会太少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