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地听到晏公病故,欧阳修心中自是百味交集,不知作何感受才好。
此时官家命人来召见,欧阳修来不及多想,收拾好心情去觐见。
京城里消息本
乍然听到噩耗,官家心中极后悔没去看望病中晏殊,把自己关在书房许久,让人通知下去,到时他将亲自去祭奠晏殊,并且罢朝两天哀悼晏殊
亡故。
官家安排完,又想起欧阳修乃是晏殊门生,便命人将欧阳修召来叮嘱
番,让欧阳修为晏殊撰写神道碑。
欧阳修也第时间听到
消息。
他与晏公确实有师生之谊,只是两人观念、想法大不相同,这几年已有些疏远。
于公,晏公是个手段圆融、处事周全之人,他却是个愣头青,在朝堂上横冲直撞,干过不少得罪人事;于私,晏公厌俗崇雅,宴请多以赏雪赏花赏诗文为乐,他则好酒好俗乐。
柳永过逍遥生活,就有人来传信说“晏公去
”。
刘沆愣会儿才反应过来,这晏公指
是晏殊,只比他年长四岁,今年不过六十有五。
与此同时,同个消息已经在京城各户人家传开
,连宫中也得
消息。
官家对晏殊感情很复杂,晏殊十五岁以神童之名闻知朝野,是真宗皇帝留给他
股肱之臣。
他对晏殊直十分倚重,只是后来知道
些关于自己身世
传言,官家对晏殊
感情便微妙起来。
庆历年间,晏公举荐他为谏官。他在晏公宴上作赋雪诗首,写
句“主人与国共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扫
许多人
兴致,晏公亦认为他在暗讽他只顾享乐、不顾边关将士。
庆历新政失败,有人弹劾韩琦、富弼、范仲淹等人结党,他写《朋党论》替范仲淹等人辩驳,招致许多人不满。
晏公也力主将他这个总爱上书言事谏官外放。
而因着这事,晏公又遭受台谏弹劾,就此罢相。
至此,他们师生之间越发疏离,最终只剩冷淡与客套。
当今官家身世,就是后世广为人知
“狸猫换太子”。事实上刘太后并非故事中那
阴狠毒辣,而是个颇有智慧
妇人,因自己无嗣而安排李姓宫人生下官家。
官家出生后刘太后亲自抚养他长大成人,因着官家十三岁继位,刘太后垂帘听政十年,临终时才还政于官家。
刘太后去世后,才有人陆陆续续地敢在官家面前提起官家身世,并暗指晏殊知道真相却从不告知官家。
自那以后,官家便对晏殊颇有不满。
晏殊回京半年,入冬后直卧病在床,官家始终没去晏殊宅邸视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