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刘德那位堂叔刘安发明豆腐,真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伟大发明!
“老丈,田地收成怎样啊?”刘德又问道:“家中可有什
困难?”
“托圣天子福,去岁老汉家里
收成还不错,
亩地收
四石多粟米呢!”老农说起去年
收成,嘴巴都乐都合不拢嘴
,只是,随后就有些苦恼
道:“可是去年粟米
石只能卖40钱……”
刘德听也是漠然。
汉室农业技术与土地亩产相较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有
很大
进步。
般而言,像小麦跟大豆这种农副产品,是不值什
钱
。
小麦嘛,最低层贫穷人家可能会在灾年将之作为食物,但大豆在此时除非实在是年景不好,否则
般是作为牲畜饲料
……
造成这种情况原因,刘德也知道。
原因很简单——这是烹饪技术与美食文化落后所导致
。
在此时,厨师们烹饪技术相对很原始,基本除
烹、蒸、煮之外,没有别
花样。
“老丈好福气!”刘德听也赞道。
“不知老丈有田多少?”刘德也坐到河边块青石上,问
起来。
“老汉家中有田三顷,可惜只有顷半是上田,余者都是中田和下田……”老农答道。
刘德点点头,看这个老农
家庭应该是属于此时典型
自耕农阶级。
所谓上田、中田、下田,刘德还是知道。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变法时曾说:今夫狭五口而治百田,岁收亩
石半……
到汉室之时
而且,像什磨坊什
,此时也没被发明。
所以像什包子、馒头、面条、米粉、豆腐、豆腐脑,在此时统统都不存在。
不管小麦大豆,想要食用,都只能靠煮。
而小麦大豆煮熟之后食用口感有多差,吃过
人都知道!
特别是大豆,食用之后会导致肚子胀气……
上田土地肥沃,不需要休耕,可连年耕作,因此是农民最喜欢土地,可惜,这种肥沃
土地并不多,而且因为农业技术
局限,许多上田在连年耕作之后,土地肥力渐渐枯竭,沦为中田甚至下田。
至于中田,耕作两年,就必须休耕年,否则,土地中
地力不够,种下去
作物根本长不好。
下田,耕年休
年。
不过,劳动人民智慧是无穷
,也不知是谁先发现
,在休耕
土地上种植大豆不止不会浪费地力,还能有效
给土地增肥,因此,
般休耕
土地,都会种上大豆。
只是,汉人最重粟米,当此之时,连小麦都是土地里异端,并不是主食,就更别说大豆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