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年前,这本书连影子还没有时候,
就已经确定
书名《穆斯林
葬礼》。这好像是
创作习惯,
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早早地想好
题目再谋篇,再写,极少有写完
再命名或改名
时候。正如
子女,
总是在孕育着他们
时候就已经起好
名字,
个好名字会激起母亲
种种美好情愫、联翩遐想,这是母亲塑造儿女
蓝图,他们
落生,
就用那早已十分熟悉
亲切称呼呼唤着他们,怀着深深
爱、殷殷
期望,哺育他们,愿他们能长大成为和这个名字相符
人。
有《穆斯林
葬礼》这个书名之后,
曾经激动地告诉
几位同道,她们——都是女
——几乎和
样激动,说仅凭这个名字,就已经使她们仿佛看到
这未来
作品
模样儿:风度、气质、格调。
当然不知道她们是怎
设想
,但很高兴。于是
向她们讲述
还没有写出
故事,
半是人物原型
真实经历,
半是
即兴发挥和虚构。
讲得很慢,声音很轻,那根本不是“讲故事”,而是让自己
心潜入书(未来
书)中
时空,并且带着
朋友们到那时空中,去游历
番。这也算是
个创作习惯,
在打好“腹稿”之后不急于落笔,愿意口头讲述
遍或数遍,讲给家人听,或是讲给朋友听,有时对著录音机讲给自己听。这是对“腹稿”
个考验,如果不能打动别人也不能打动自己,写出来还有什
意思呢?
感谢朋友们,她们
边听
讲述
边热泪盈眶,
讲述经常被哭声打断。
并不想“赚”别人
眼泪,眼泪也不是评价文学作品
惟
标准,但它至少说明,
讲述引起
别人
共鸣。尚在孕育中
作品已经得到
朋友们
首肯,这对于作者,等于是“厉兵秣马”!
但仍然没有动笔。
在等待落笔
最佳时机,不到激情在笔尖无法遏止地涌流
时候,不“硬写”,
怕糟蹋
这个自己非常喜欢
题目。
当然不能坐等。
踏着故事当中男女主人公
足迹奔走,
要回到那个时空去,再生活
次。“余生也晚”,没有经历过书中
全过程,但
曾和男女主人公
原型有过相当
段时间
接触,他们
音容笑貌,他们
痛哭和饮泣,闭目如在眼前,
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曾经不自觉地使
解到早于
那个时代
往事。何况在地面上还留存着并不因为他们
先后辞世而消失
东西,当
踏着他们当年走过
路,看到他们曾经生活过
地方,历史就在
面前复活
。何况在人间还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