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傍晚,范、詹二人为张原读完卷书出来,绕到后面准备经由三拱石桥回西张,却见张萼指挥工匠在拱桥下搭建
个竹亭,说是这里凉快,
既然知道张原听书极为认真,范珍和詹士元也就不敢马虎,打起精神,轮流念书,用个半时辰,将《春秋经传集解》第
卷念完,张原要留两位先生用午餐,范、詹二人坚决辞
,说下午未时末再来为介子少爷读书,燕客公子吩咐
事,他二人不敢怠慢。
张原心情愉快,听将近两个月
书,今天上午是最畅快
,以前张彩和武陵两个念得磕磕绊绊,念错
字又多,他
边听还得
边猜,好不费神,现在好
,有范、詹两位代读,读得又快又易懂,现在回想
遍,方才听过
第
卷
页
页历历如在目前,全记住
。
张原心道:“范、詹二人仅仅是童生,学问就不低,至少四书五经是通读,这样看来大明朝
秀才还真不是那
容易考
,相当于后世
名牌大学生吧。”
此后数日,范珍、詹士元二人天两次来到张原府上为张原诵读《春秋经传集解》,
天读两卷,有时读完
卷,时候尚早,张原便向范、詹二人请教
些经义疑难——
读书而能提问,那就表示书读懂,会思考
,而更让范珍、詹士元惊异
是:少年张原提问时引用经传原文,随口朗朗而诵,竟很少有错漏
字句!
除请教经义,张原还向范、詹二人询问
些时事、政令、风俗、生计——
清客上接官僚士绅,下接贩夫走卒,见闻多、阅历广,与他们交谈,可以解很多书本上无法
解
事,这正是张原所需要
,原来
那个张原年龄小,比较懵懂,知道
事情太少,现在
他虽然对晚明
历史大事件比较
解,什
“萨尔浒之战”、“晚明宫廷三大案”、“阉党与东林之争”……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历史
长河是由小事情
点
滴汇聚起来
,如果不能充分
解身处
世界,又如何能在这个非常时期左右逢源,乃至脱颖而出?
范珍恰是健谈人,谈掌故、说见闻比念书有趣,詹士元虽然谈得不多,但说出来
都颇精辟,比如“命运低,得三西”,是说山西、江西、陕西三地不好做官,山西、陕西土地贫瘠,民风剽悍,抗税之事时有发生,而江西人多地少,出外谋食
人多,两京十三省,算命、看相、堪舆
都是江西人,收不到他们
税——
听詹士元说到三西,张原不禁想道:“陕西李自成、张献忠这时也差不多出生
吧,这两大煞星似乎还是同龄人。”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