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爱花,早年隐居小昆山之南,建庙祭祀二陆(陆机和陆云),乞取四方名花,广植堂前,说:“吾贫,以此娱二先生。”因名“乞花场”,其风雅如此。
自双亲去世后,陈继儒移居东佘山,建顽仙庐、来仪堂、磊轲轩、晚香堂、拂轩、水边林下苑,这时
陈继儒已经不再为钱财发愁
,他不做官,虽然书画精绝,却并不像董其昌那样收受书画润笔发财,更不会依仗名势鱼肉乡里,那
陈继儒
生财之道何在,竟能大建东佘山居、交结名士、优游山水?
陈继儒是绝顶聪明人,他看破官场倾轧,遂焚弃儒冠,绝意仕进,但他又不是那种狂傲书生、孤狷隐士,他并非不喜富贵,只是不愿为富贵所累而已,首阳山采薇直头饿死那样
隐士他是不愿意做
,陈继儒
生财之道是印书,他
宝颜堂是江南最大
书铺,他总领编辑
《宝颜堂秘笈》
个月刊刻二卷,二十年来已刊刻
四百多卷,《宝颜堂秘笈》是类似百科全书
般
书籍,经史子集、医卜星相,无不涉及,还有各类笔记小说、清言小品,这些书因为迎合
晚明士人
喜好以及陈继儒
名声而行销大江南北,可以说陈继儒是晚明最成功
大书商——
有类书陈继儒
宝颜堂是不印行
,那就是制艺时文,这是陈继儒傲气
面,也是他聪明
面,因为其他类型
书籍已经够他挣钱
,留八股文
块让其他书商赚钱,免遭人嫉,有宝颜堂这强大
经济后盾,陈继儒才能不受功名羁绊,游山玩水,惬意怡情,享受生活
乐趣——
五月十八日早,张原与大兄张岱从陆氏庄园翻越佘山往陈继儒
“东佘山居”而来,随侍
是穆敬岩、穆真真父女、武陵,还有两个西张健仆,张岱
路上向张原滔滔不绝说陈眉公趣闻,立在佘山峰顶,遥看东麓林木苍翠中隐现
楼阁屋宇,张岱驻足歇气,悠然道:“介子,
想到即将见到陈眉公,
功名进取之心就雪融冰消,其实
更愿意学陈眉公做这样
个逍遥隐士,美食茶艺、翰墨养生,快活
生。”
张原心道:“陈眉公是赶上好时候,活到八十多岁,死在鼎革前,大兄你可不行。”笑道:“大兄是富贵中人,好美婢娈童,陈眉公可是有戒色歌
。”
张岱哈哈大笑:“才子风流正少年,少年听雨歌楼上,即陈眉公少年时也是极好色,大父就是这
说
,眉公年过四旬才讲养生,所以说
还是等到四十岁后再归隐吧,不深尝世间味,如何能有出世之念想,所以说不但是隐士,就是那些和尚、道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