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官曾国藩自卑与焦虑
高中进士之后,曾国藩衣锦还乡,在家里休息将近
年。道光十九年(1839)底,曾国藩告别家人,从湖南起程前往北京当官。道光二十年(1840)春天,他参加
散馆考试(1),被授予翰林院检讨
职,正式开始
京官生涯。
翰林院是个比较特殊
衙门,因为它不只是
个z.府机关,也是
个类似学院
机构。清代翰林院位于北京东长安街路南,与紫禁城只有
街之隔,以巨量藏书著称于世,举世罕见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底本就珍藏于此。西方人称这里为“当时世界上最古老悠久、收藏最丰富
图书馆”,把它比作中国
牛津、剑桥和海德堡。
曾国藩任翰林院检讨是从七品(2),而县令是七品,用
们今天
级别衡量,大致相当于“副处级”。官品虽然不高,但因翰林“为天子文学侍从,故仪制同于大臣”(3)。所以地位非常清要,被称为“玉堂人物”。翰林们
工作任务,就是“读书养望”(4),在这里进
步深造,以备他日大用。因此齐如山说,翰林们“相当骄傲。他们不以*员自居,而以学者
身份自重。本来翰林院与其他衙门不同,所有翰林对于掌院
大学士,不称堂官,而称老师,原来本就是大学
性质”(5)。
来到北京前,曾国藩是相当踌躇满志。曾国藩以前曾非常自卑,但是科举
成功让他找到
自信。二十四岁中
举人后,曾国藩已经“锐意功名,意气自豪”(6)。二十八岁中进士、点翰林,让曾国藩更是顾盼自雄,睥睨
世。他离家进京
时候,曾请求老祖父给他两句嘱咐,曾玉屏虽然不识字,但是对他说
这样
句话:“尔
官是做不尽
,尔
才是好
……尔若不傲,更好全
。”(7)就是说你是有才能
,做官肯定是有前途
,你要是把身上这个傲
毛病改
,就更好
。可见他言谈举止中已常露出飘飘然之概。
但是到北京之后不久,曾国藩却又
次陷入深深
自卑当中。
翰林院集中当时全国精英中
精英。在翰林院里,曾国藩见到
很多气质风度和他以前在湖南结识
完全不同
读书人,在他们身上发现
种新
风范、新
精神面貌、新
气质。这种气质,就叫作学者风范,大儒本色。
和他们比,曾国藩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严重缺陷。刚到北京
曾国藩是
个典型
湖南土包子,
口难懂
湘乡土话,长得土头土脑,穿得也土里土气。这些还都不重要,重要
是他还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