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提意见。就国家用人、行政切事宜,“皆得据实直陈,封章密奏”。表现出虚心纳谏
良好态度。
曾国藩心情太激奋。
他等这
多年,等来
个励精图治
皇帝。咸丰帝对官场
批评,简直和曾国藩
观点“契若符节”,曾国藩颇有知音之感。他积累多年
政治见解,终于有可以发挥
空间
。
曾国藩昼夜奋笔疾书,写封《应诏陈言疏》。在这份上疏中,曾国藩顺着皇帝对官场
批评,谈到
他认为最重要
问题:人才问题。他大胆指出,道光皇帝秉持“镇静”原则,不生事,不作为,所以道光朝人人循规蹈矩,无有敢才智自雄、锋芒自逞者。这虽然有利于守成,但不利于解决问题。所以,*员们“大率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20)。他说现在官场有四大通病:
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琐屑者,利析锱铢,不顾大体,察及秋毫,不见舆薪是也。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是也。颟顸者,外面完全,而中已溃烂,章奏粉饰,而语无归宿是也。有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将来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
就是说,京官,就是朝中*员,有两大毛病,
个是遇事退缩,
个是务小不务大。遇事退缩,是指遇到什
事,大家你推
推你,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只知道向皇帝请旨。务小不务大,是大家都注意
些细节小事,开个会,办公桌都摆得很整齐,茶杯都准备得很干净,会务办得很用心。但是对国家发展
大方向、社会
主要矛盾和问题,没有
个人敢说,也没多少人敢想。
地方官办事也有两个毛病。第个叫敷衍,遇到什
矛盾和问题,就是
个字,拖,对付过去就完,把问题推给下
任。第二个是颟顸,就是做表面文章,很多地方,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内里已经完全烂透
,黑恶势力横行,这些当官
根本不管。
在奏折结尾,曾国藩更尖锐地指出:“乃十余年间,九卿无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
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
时之风气,有不解其所以然者。科道间有奏疏,而从无
言及主德之隆替,无
折弹大臣之过失,岂君为尧、舜之君,臣皆稷、契之臣乎?
时之风气,亦有不解其所以然者。”(21)
就是说,十来年间,朝中大臣没有个人对皇帝讲过国家有什
严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