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统治13年,是大清王朝发展史上
个十分关键
时段。康熙晚年诸事宽纵,且为太子之事耗尽心血,国家政务几近废弛,腐败贪污蔓延,乱象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位之君是个性格软弱之人,大清必然迅速堕入乱世。历史上已经有过无数
先例。幸运
是,康熙选择
雍正。出于对大清王朝
责任感,也基于眼里揉不得沙子
任何
丝兴奋。他迅速调动起全部精神,投入到“孝子”角色中去。
大行皇帝丧事进行得迅速而周到。
《清高宗实录》记载,新君对于丧礼上孝子所有规定动作,都演出得十分尽力,十分到位,十分令人感动:大殓之际,他“痛哭失声,擗踊无数”,就是说无数次挣扎跳跃,拦着不让人盖上棺材。“从头
天夜半到第二天日暮,皇上哀恸深切,哭不停声,
整天水浆不进,群臣伏地环跪,恳请皇上节哀,皇上悲不自胜,左右都感动哭泣,弗敢仰视”。
按礼制要求,大行皇帝(刚刚死去皇帝)皇舆回紫禁城时,嗣皇帝应该在乾清门内迎接。然而弘历不同意这样做,他坚持要亲自全程护送皇舆回宫。大臣们当然不能同意这有违成例
做法,为此弘历宣谕大臣说:“若在乾清门内迎接,心实不忍,王大臣等不必固请,俾得稍尽此心。”(《清高宗实录》)
《清高宗实录》记载,在护送大行皇帝皇舆回宫路之上,弘历“哭不停声”。进入乾清门前
刻,他又传谕,不以新皇帝身份直接由乾清门入,而要由内右门入,以示对刚刚死去
老皇帝
尊重。其他任何
个孝子也不可能把这些细节做得更到位
。
三转变帝国航向
尽管对“孝子”角色表演尽心尽力,乾隆对雍正
真实感情却十分可疑。
从很小时候起,乾隆就对这个严厉苛刻
父亲绝少亲近之感。在乾隆漫长
生中,他最尊敬也最常提起
男性亲人是祖父康熙。对共同生活
25年
雍正,乾隆很少提起,偶尔提到,也口气平淡。
康熙和雍正气质性格迥然不同。祖父康熙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以“人情味浓”闻名。他为人真诚坦率,待人和蔼可亲,处事宽厚大度。小弘历从见到他第
面开始就产生
莫大
亲切感和信任感。而对自己
父亲,他感受更多
是恐惧。因为父亲雍正
个性与祖父几乎截然相反。
经常有人说:“历史是最公正。”其实,历史通常不很公正。许多历史人物,仅仅因为其个性上
某些缺陷而承受后世无穷无尽
恶评。雍正皇帝就是典型代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