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后配享太庙,也就是死后与他起到阴间做伴。这是
项极高
政治荣誉,整个清朝二百余年,他是唯
享受到这个待遇
汉人。
乾隆即位后,对这位三朝老臣更是优礼备至,继续奉为汉臣之首。他平时和张廷玉说话,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张廷玉上朝时,皇帝从来不忘提醒身边太监上前搀扶,生怕老人家有什闪失。乾隆二年(1737年),皇帝特封张廷玉为三等伯爵,开
有清
代文臣封伯
先例,恩遇可谓至渥。在此之后,屡有奖励。为
表示信任,皇帝多次赐诗给他,诗中有云:“喉舌专司历有年,两朝望重志逾坚。魏公令德光闾里,山甫柔嘉耀简编。”另
首诗中更说:“潞国晚年尤矍铄,吕端大事不糊涂。”把他比作周宣王时
贤臣仲山甫,后世名臣文彦博与吕端,足见尊重之至意。汉大臣中,张廷玉
地位、恩遇在有清
代,堪称空前。
在传统政治中,做皇帝近臣,特别是位高权重近臣,绝不是
件轻松愉快
事。
由于专制制度自私本性,君权表现出强烈
排他性和防范心理。这就决定
君臣关系、尤其是君相关系
脆弱性和暂时性。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确实,生活在专制政治
高层,处处都是陷阱,步步都是危机。
个人想始终得到君主
信任,更是难上加难。
中国历史上那些声名显赫文臣武将,大多数下场不佳。特别是曾经居大位、享大名者,几乎没有
个人是完满收场
。比干被掏心而死,李斯易主则亡,韩信功成被灭,周亚夫绝食以终,岳飞血洒风波亭,于谦上
断头台,袁崇焕则惨遭凌迟。以魏征之忠直,生前也被李世民怀疑有结党之嫌,死后更是被唐太宗“亲仆其碑”。以寇准之功绩,
生
结局却是罢相遭贬,死在谪戍
路上。虽然许多君主为
让臣下放心,向他们颁赐铁券,但最终还是没有几个人逃得过猛虎之口。即以清代而论,清代中前期
几位权倾朝野
权臣,其中除
明珠属于善终外,其余都死于非命:鳌拜、年羹尧、和砷都被勒令自尽,索额图于拘禁地饿死,隆科多死于监狱。事实上,清以前
几千年历史中,立有巨大功勋而得到善终
,只有郭子仪
人。后来
名臣曾国藩对此体认极深,他说:“吾通阅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权势,能保全善终者极少。”(《曾国藩家书》)“立不世之勋而终保令名者,千古唯郭汾阳
人而已”。这就说明,君主与权臣之间这种潜在
紧张是专制制度
本质使然,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截至乾隆十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