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之变第二个变化,是人际关系和人
道德水平
变化。
周制是个小共同体时代,当时
封国并不大,也就几千人或几万人,里面再分封,每个人具体生活
小社会可能就几百人,就像今天
个大村子那样
规模。
这样社会,诚信度往往比较高。为什
呢?用秦晖先生
话来说,从“经济人
理性”角度来考虑,在这样
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都有或远或近
亲戚关系,都“知根知底”。所有人都要长期地、反复地打交道,也就是所谓
“反复博弈”。人们当然不会选择
锤子买卖,而是会将“诚信”作为处世
基本原则。
这点
很容易理解,因为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和城里相比,那时候
农村人情味非常浓厚。
个人去另
家串门儿,如果遇到饭点儿,可以自然地上炕
起吃饭。谁家园子里
豆角、黄瓜成熟
,也会很自然地送给旁边结得比较晚
邻居,大家从来不认为这需要客气。那时候
母亲在山村里做小学老师,是“吃国库粮”
,没有菜地,
家门口早上经常会收到
篮子新鲜蔬菜,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是谁送
。在这样
农村社会中,
个人“人性”好坏,也就是口碑怎
样,决定
他
地位和前途。而且农村还有
个特点,就是谁辈分大,谁就可以坐到炕头,谁就有话语权。甚至直到今天,那些外出打工
人不管在外面发
多少财,回到村子里,还是会露出淳厚
笑脸,见
长辈仍然要毕恭毕敬。
所谓小共同体,其实就是这样个大村庄,民风自然很淳朴。所以儒家才得出
“人之初,性本善”
结论。
而变成个大共同体后,中国就从血缘社会变成
“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里,人和人之间都是
次性博弈,就是“
锤子买卖”。举个例子,开在小巷深处
小饭店
饭菜通常很可口,因为来吃
都是老主顾;但是火车站边上
饭店就差劲多
,因为来吃
都是流动人口。因此在陌生人社会里,人和人之间
欺诈行为越来越多,甚至亲人之间也很冷漠。所以秦代建立之后,中国社会原有
那种脉脉温情就逐渐消失
,变成
个越来越冷冰冰
社会。贾谊说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意思是秦人分完
家,儿子到爹家借个锄头,当爹
都不愿意;母亲到儿子这儿拿个扫帚用,儿媳妇叉着腰就破口大骂。整个社会风气为之
变。
二
在这里,们有必要回头再讲讲儒家。
孔子是古今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