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中国实行口通商,只在广州
地进行外贸。广州海关严重腐败,每条船需要交上大量陋规才能进港。更为关键
是中国还不允许自由贸易,外商必须经过
个中国官方指定
机构,叫“十三行”,进行贸易。外国商人到达中国后,所有
货物都只能卖给十三行,不管他们给
价格比别人低多少。采购所有东西,都必须经过他们,不管他们如何提高价格,降低质量。
英国人认为,中国贸易体制有问题,导致他们与中国
贸易出现巨额
逆差。
此
大英帝国崛起,注定
它要与东半球
另
个巨大帝国迎面相撞,那就是大清帝国。
在大英帝国进行轰轰烈烈工业g,m
时候,大清帝国正处于乾隆时代,那是中国历史上最大
个盛世——康乾盛世
顶峰。
今天学术界提起对明清两代GDP
研究,经常会响起
片质疑甚至嘲笑声,特别是麦迪森所谓1820年也就是道光年间中国GDP占世界32.9%
说法[1],普遍被认为过于夸张。但是乾隆时期,中国
经济总量在当时世界居于第
位,是没有疑问
。当时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
份额,是英国
8倍,俄罗斯帝国
6倍,日本
9倍,比刚刚建国
美国更不知要多多少倍。[2]虽然大清王朝不重视对外贸易,但仅凭其庞大
经济总量,它仍然是世界贸易
重要力量。
戴逸先生说:“传统观点认为汉、唐是真正盛世,无论国力还是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达到极盛,而清朝已经开始衰落,不如汉唐。
则以为,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
盛世。”从物质财富角度看,这确实是不易之论。
就在这盛世之中,1793年,英国国王派出
支庞大
使臣队伍,前往中国。
二
那,英国人为什
在1793年决定派使节团访问中国呢?
1733年,也就是乾隆即位前3年,英国人发明飞梭,揭开
工业g,m
序幕。工业g,m使英国像吹气球
样迅速强大起来,英国人需要全世界
商品,更需要把自己制造出来
大量产品卖到世界上去。1698~1775年,英国
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600%之间。因为国民
普遍富裕,英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大量
中国茶叶。而英国人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急于把自己生产
纺织品、钢铁产品及其他工业制成品卖到中国。
可是,他们商品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广受欢迎,就是打不开中国
大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