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鸦片战争,很多人有各种误解。
最常见误解是,清军在战争中是用大刀长矛和英国人作战
。很多电影,比如《火烧圆明园》之类,通常都会表现清军骑着战马,挥舞着长矛,在英军
步枪射击下
片片倒地
场景。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中英双方虽然在武器装备上有差距,但是差距并没有们想象
那样大。茅海建
《天朝
崩溃》用大量材料雄辩地说明
这
点。英军处于火器时代,而清军也大量使用火器,而且还是西洋火器。比如清军用
鸟枪,是根据葡萄牙火绳枪仿制
。清军使用
火炮,同样属于西方加农炮系列。虽然中国人对英军最强烈
印象是“船坚”,甚至排在“炮利”前头,但是那时双方
军舰其实都是木头制
帆船,靠风作动力。火轮船虽然已经发明,但是用于军舰
技术还不成熟,因此在鸦片战争中基本没有应用。
因此,中英双方武器差距关键在于质量。也就是说,虽然大致属于同
类型,但是清军
质量太差。“清军使用
火器,主要是仿造明代
老式
‘洋枪洋炮’。与英军相比,整整落后
200余年。”事实上,清军早在与明军作战时,就从明军手中缴获
大量西式武器。后来又大量地进行仿制,因此“清军使用
鸟枪,原型可追溯至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
葡萄牙火绳枪”。但是清代并没有对武器进行持续研发和改进,
把鸟枪通常用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茅海建说他见到
材料中,竟有使用166年尚未更换
鸟枪。
大炮也是这样,清军使用火炮,虽然是仿照西方17~18世纪初
加农炮系列,但也都是已经用
上百年
,有
甚至是明朝
东西。换句话说,从明代末期到清代末期
200多年间,中国军事工业没有任何进步,甚至还有退步。比如明末清初,中国就引进
“开花炮弹”(
种爆破弹)
技术,非常有威力。然而到
清代,中国人忘记
自己曾经掌握
这门技术,在鸦片战争中看到英国使用这种炮弹很厉害,才在战争之后费
很大力气进行
“二次引进”。但是到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征西
时候,在陕西发现
明朝末年
“开花炮弹”,才恍然大悟,原来此“利器之入中国三百余年矣”。
但是欧洲军事技术从明末到清末直在持续进步。因此,到
清末,中国
武器与西洋武器
质量出现
巨大差距。与英军
步枪相比,清军
鸟枪射速慢、射程近,在威力上,
支英式步枪,可以顶4~10支中国鸟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