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军
菲利普·迪克①被誉为“科幻作家中科幻作家”。为什
迪克会获得这样
赞誉?他
位美国同行托马斯·迪什解释说,这是因为迪克为科幻文学贡献
无数
好点子,每
位科幻作家都可以根据这些绝佳
创意创造出自己全新
世界。
多数只注意到迪克小说读者当然会接受这个说法;而另
个群体——他们既读过迪克
小说,又关注着那些根据迪克小说改编
电影或剧集——则会以更高
分贝附和。迪克那些迷幻又疯狂
点子经过视觉转换更加让人拍案叫绝。显然,他不仅为后来
科幻作家开辟
道路,还为科幻影视提供
座创意宝库。也因此,迪克还被称为“好莱坞
宠儿”。遗憾
是,早在1982年(根据他
小说改编成
第
部电影《银翼杀手》上映之前),迪克就告别
这个被他
文字搞得虚实莫辨
世界,而在之后
岁月里,先后有十多部(篇)他
小说被改编成
科幻电影。
迪克不仅仅属于大银幕。2017年9月17日,英国BBC第四频道开播部名为《菲利普·迪克
电子梦》
电视剧集。这部十集
单元剧曾引发热评,剧迷经常将它与《黑镜》相提并论,而它就是根据迪克
十篇小说改编而来。于是,很自然就有
这本小说集,名字当然也叫《菲利普·迪克
电子梦》。
从小说到影视转换是
个奇妙
过程。这是
种与小说关系微妙
再创造,编剧和导演主导着这
过程。坦率地讲,在迪克
全部
百二十
篇中短篇小说中,这十篇小说并非都是超
流
,但编剧和导演不同
阅历、审美与价值取向让它们有机会以迥然不同
理由被再创造。比如,《通勤客》
编剧是因为迪克在原作小说《乘火车
通勤客》中对生活
发现;《不可能存在
行星》
导演兼编剧是因为同名小说中提出
问题;而《杀死所有其他人》
导演兼编剧则仅仅是因为原作小说《孤悬
陌生人》中有
句被他称为“绝妙”
话。
这很有趣。接触过
些国内
影视公司,他们
直希望找到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
科幻小说,但他们对“合适”
理解却很难让人认同,他们希望被推荐
小说有足够多电影所需要
细节,最好能够像剧本
样完美。显然,这总是会引起
场争论。
看法是:编剧和导演
才华,是能够在被普通读者忽略
细微之处发现不凡。八年前对这个问题
具体回应是编辑
本名叫《经典
真身》
书,那本书收录
十四篇被成功改编为经典电影
科幻小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