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危坐石大人也忍不住探头朝外扫
几眼,心里五味杂陈,这苏州府
百姓,也不全都是刁民哪。他这样
好官,终究是好官,群众
眼睛是雪亮
。
被认可石大人胸怀激荡,起身出舱到
甲板上,更加感到受之有愧,叹口气要开口。
不料有人却抢石大人
台词高声道:“父老们何须如此!本官岂敢当!还请回罢!”
热泪盈眶石大人沉溺于感伤不能自拔时,突然听到这个不熟悉但绝对难忘
声音,头晕目眩得差点吐出
口老血,身后
高先生也不禁仰天无语。
旁边有艘首尾长十余丈,船舷高六七尺
大船,船头临风玉立衣炔飘飘者不是李佑又是谁?
夏去秋来八月初,苏州府又迎来位新
分守苏松道。也就是说,原道台石大人要走
,朝廷允
他致仕,并仍按惯例赐与冠带,算是给老臣体面。
从年初三月到如今八月,算起来石纶石大人也就当五个月
道台便黯然去职,这恐怕是事先谁也不曾料到
结果。
代能臣败走麦城,令人欷歔。
数日内交接完毕,石大人无事身轻,也不想在伤心地久待,这天便低调登船,欲动身回乡。
话说苏州城西最近筑右门、开
李塘,新城门水道都比阊门宽阔易行,也能通往运河。所以离得近
人要出城,自然不会再去挤阊门,石大人
船只便取
这新道而行。
舱中石大人与高先生对坐而谈,“如今
事无成放舟还乡,怕是要耽误你
,故而
欲荐你去友人处作幕如何?”
刚才石大人与高先生也曾注意到这艘并行船,不过没有多想,谁能想到这是李佑
船只?其实李佑也没有想到旁边船里坐着悄然离去
石大人。
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人再次凑巧碰到起,
如石大人上任时候。
原来岸上这群人,都是来招呼李佑。只是他们高呼大人慢走,叫石大人听在耳中还以为是给他送行
高先生感慨道:“东翁不必,也打算回家,今后将这些年见闻著述成书,也不枉在各地走
遭。倒是东翁你,真欲如此袖手而去
?连个送别仪式都没有。”
石大人伤感道:“时运不济,不归去又奈何?”
没说得几句,却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大呼小叫之声此起彼伏。
高先生推窗外望,看见岸上百十来人聚集沿着河边跑,有人喊道:“大人慢行!小们感念恩德,愿以薄酒践行!还望大人不吝赏脸成全小
们心想!”
高先生忽然激动起来,回头道:“东主你看,这便是民心!民心可喜!是非曲直自有杆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