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被几百年来黄河南下逼出来,若太祖皇帝天上有灵,估计也会为此很郁闷。谁不想造福乡里,谁不想衣锦还乡唱“大风歌”,但黄河他也管不住。
话扯远,却说武英殿上大臣默认
太后折腾李大人,但仍然继续沉默,对李佑
奏章不发
言。
因为那些气势逼人凌厉言辞里摆出来
都是事实。难道成化朝
万贵妃、万历朝
郑贵妃动摇国本不是事实?难道天启朝
皇帝乳母客氏凌虐正宫不是事实?难道崇祯朝
周后十八年畏缩怯事不敢谏
言不是事实?自宣德起,其他时期也好不到哪去。
奏章很容易看懂,对国朝宫中荒唐,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代又
代
国本问题,更是让文官闹心
老大难。李大人将原因总结为中宫失位、皇后衰微导致宫中妖孽滋生,也不是没道理
。
李佑之意通俗地说
两淮河务*员绝对是第
等
苦差,汛期里去抗洪抢险更是苦差里
苦差。心里还在记仇
慈圣皇太后,轻轻
句话便打发扬州
李大人去干这事
。
没有大臣出来表示不同意见,因为毫无必要,协理汛期河务只是临时两三个月差遣,不值当较劲。
再说凤阳巡抚已经有过奏请,要求在汛期调拨精干人员分头督导各处河务。那李佑是扬州府官,也在江北凤阳巡抚辖下,他本人又是年轻体壮,精力旺盛到还有闲心关注禁中之事,就近调遣他去抗洪抢险天经地义,程序上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圣母太后近来气血不顺,还是少惹为妙。
话说回来,本朝立国三百年,黄河夺淮入海贯穿始终,也是黄河持续为害三百年。可以说,黄河是中原腹地
第
心头大患。
若是黄河有个三五年不决口,不闹出或大或小洪灾,那就要谢天谢地祖宗保佑
。
旦黄河垮堤决口(常常是在开封府
带),滔滔洪水便顺着泗水流域南下,最终直接冲击淮河,夺淮河河道入海。
大水漫灌之下,不但沿途徐州、宿迁等地遭殃,淮南淮北作为黄河大水目
地,更是隔着几百里也中箭,被黄河生生灌出
洪泽、高邮、宝应等大湖。为什
如今淮南湖泊星罗棋布比江南水乡还多?那都是被黄河淹
几百年
“功劳”。
看三国演义,常说袁术占据淮南、兵精粮足,古时候大概是这样,但要放在当今简直就是个笑话,哪年能不逃荒就是好年景。
龙兴之地凤阳府更是黄河水患重灾区,为什
凤阳人委屈
唱起花鼓词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
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