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百顺十岁到十五岁,在镇上老汪私塾读过五年《论语》。老汪大号汪梦溪,字子美。老汪他爹是县城
个箍盆箍桶
箍桶匠,外加焊洋铁壶。汪家箍桶铺子西边,挨着
个当铺叫“天和号”。“天和号”
掌柜姓熊。老熊他爷是山西人。五十年前,
路要饭来到延津。
开始在县城卖菜,后来在街头钉鞋,顾住家小之后,仍改不
要饭
习惯,过年时,家里包饺子,仍打发几个孩子出去要饭。节俭自有节俭
好处,到
老熊他爹,开
家当铺,这时就不要饭
。
开始当个衣衫帽子,灯台瓦罐,但山西人会做生意,到老熊手上,大多是当房子、当地
主顾。每天能有几十两银子
流水。老熊想扩大门面,老汪他爹
箍桶铺子,正好在老熊家前后院
东北角,使老熊家
院落成
刀把型,前窄后阔。老熊便去与老汪他爹商量,如老汪他爹把箍桶
铺面让出来,他情愿另买
处地方,给老汪他爹新盖个铺面。原来
门面有三间,他情愿盖五间。门面大
,可以接着箍桶,也可以做别
生意。这事对于老汪家也合算,但老汪他爹却打死不愿意,宁肯在现有
三间屋里箍桶,不愿去新盖
五间屋里做别
生意。不让铺面不是跟老熊家有啥过节,而是老汪他爹处事与人不同,同样
件事情,对自己有利没利他不管,看到对别人有利,他就觉得吃
亏。老熊见老汪他爹
句话封
口,没个商量处,也就作罢。
老汪箍桶铺面
东边,是
家粮栈“隆昌号”。“隆昌号”
掌柜叫老廉。这年秋天,汪家修屋顶,房檐出得长些,下雨时,雨顺着房檐,滴洒在廉家
西墙上。廉家
房檐也不短,已滴洒
汪家东墙十几年。但世上西北风多,东南风少,廉家就觉得吃
亏。为房檐滴雨,两家吵
架。“隆昌号”
掌柜老廉,不同于“天和号”
掌柜老熊。老熊性子温和,遇事可商可量;老廉性子躁,遇事吃不得亏。两家吵架
当天晚上,他指使自己
伙计,爬到汪家房顶,不但拆
汪家
房檐,还揭
汪家半间瓦。两家从此打起
官司。老汪他爹不知打官司
深浅,也是与老廉赌着
口气,官司
打两年,老汪他爹也顾不上箍桶。老廉上下使钱,老汪他爹也跟着上下使钱。但汪家
家底,哪里随得上廉家?廉家
粮栈“隆昌号”,每天有几十石粮食
进出。延津
县官老胡又是个糊涂人,两年官司打下来,也没打出个所以然,老汪他爹已经把三间铺子折
进去。“天和号”
掌柜老熊,又花钱从别人手上把三间铺子买
过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