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弄、贬低、辱骂,被人降到个乡巴佬
仆人
地位,若干年后他又反过来以其人之道向其子进行报复,结果他
胜利必然等于他自己精神上
失败。当他发现林-
女儿(也就是凯瑟琳
女儿)和辛德雷
儿子(也就是凯瑟琳
侄子)两人
眼睛完全和凯瑟琳生前
眼睛
模
样时,当他发现哈里顿(辛德雷之子)仿佛就是他
青春
化身时,他再也不想抬起手来打他们
。他自己承认“这是
个很糟糕
结局”,他已不想报复,因为这样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复仇方式必然只能走向寂寞与空虚!
无论如何,希刺克厉夫就那个时代来说,是值得同情人物,他
复仇是可以理解
。十几年来,凯瑟琳
孤魂在旷野上彷徨哭泣,等待着希刺克厉夫,终于希刺克厉夫离开
人世,他们
灵魂不再孤独,黑夜里在旷野上,山岩底下散步……这当然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正如作者最后写道:“
在那温和
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留连,望着飞蛾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中扑飞,听着柔风在草间飘动,
纳闷有谁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静
土地下面
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
睡眠。”《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这两个主要人物在世界文学上给广大读者留下
难忘
深刻印象;他们那种不为世俗所压服、忠贞不渝
爱情也正是对他们所处
被恶势力所操纵
旧时代
个顽强
反抗,尽管他们
反抗是消极无力
,但他们
爱情在作者
笔下却终于战胜
死亡,达到
升华境界。而这位才华洋溢
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便由于她这部唯
作品,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
灿烂星群中永远放出独特
、闪着异彩
光辉!
译者
九八○年春于南京
注:
①伊莉莎白-巴雷特-勃朗宁(ElizabethBarrettBrowning,1806-1861)——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王朝时代著名女诗人,也是著名诗人罗伯特-勃朗宁(RobertBrowning,1812-1889)之妻。著有《葡萄牙十四行组诗》及多种诗选。
②桑顿村(Thornton)——英国北部约克郡(Yorkshire)旷野上个村名。
③路德运动(Luddite)——这是1811-1813年焚烧工厂,打毁机器
运动,从诺定昂织袜工人中扩张到各大城市。这是由于十九世纪初英国产业g,m迅速发展,工厂制度严重剥削工人,工人生活恶化,引起
工人自发
反对机器
运动。据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