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们都向中间小小
白色祭坛上
鲜花和墓碑奉献上自己波浪起伏
心灵。从延伸到原野尽头
庞大人群中涌动着
种无法用语言表达
哀思,
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
最要好
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
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
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
年,他们都已经十
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
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
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
,再添加
些自己隐约含糊
记忆罢
。
松枝家族中,清显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
。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但是她没有使用这笔钱,而是
直供奉在神龛里。
大概由于这个缘故,家里珍藏那本日俄战争图片册中,清显对明治三十七年(1904)六月二十六日拍摄
题为“祭吊德利寺附近阵亡者”
那张图片印象最深。
这张用暗褐色油墨印刷
图片与其他各种各样
图片全然不同,摄影
构图极具绘画性,简直不可思议,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数千士兵仿佛成为巧妙安排在画面上
人物。正中间竖立
根很高
白色木头墓碑,集中突出整个画面效果。
图片背景是隐隐约约
逶迤远山,左面是逐渐高起
辽阔原野,右面
远处是
片稀疏
小树丛,消失在黄尘弥漫
地平线,接着是连绵
山脉,以及向右边渐渐高耸
树林,树间露出昏黄
天空。
图片前景耸立着六棵参天大树,各自保持大致相同
距离,具有平衡感。不知道是什
树,但英姿飒爽,树冠如盖,茂密
树叶随风摇曳,
副悲壮
气氛。
辽阔原野远处泛着微光,近处是倒伏
野草。
画面正中是座祭坛,祭坛上插着细小
白木墓碑和飘动
白布,还摆放着许多鲜花。
此外就是士兵,几千名士兵。近处
士兵都背对照相机,军帽垂下白布帘,肩上斜佩着武装带。他们没有整齐列队,凌乱地聚集在
起,
个个垂头丧气
样子。只有左面角落近处
几个士兵露出半张忧郁
面孔,如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
人物。而左面远处则是无数士兵围成巨大半圆形
直延伸到原野尽头。这数不清
人群自然无法
看清他们
容貌,他们密密麻麻地聚集在树林之间。
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士兵,都映照在
种黯淡
微光里,绑腿和军靴
轮廓闪耀着亮光,低垂
脖颈和肩膀
线条也闪闪发亮。因此整个画面弥漫着
种难以言状
悲痛气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