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写《平原》已经是2003年
,不是1980年更不是1978年。
和“伤痕文学”作家处在完全不同
精神背景上。事实上,
说
对“伤痕文学”不满意,完全是看人挑担不吃力。中国当代文学必须要从那儿经过,这
点毋庸置疑。不过,话又要反过来说如果
现在
声音和1978年是
样
,那是多
巨大
个悲剧。
个人和历史
关系就是这样奇特,有时候,离得远
,你反而能看得更加清晰。这不是
有异样
禀赋,
只想说,时间是
个营养丰富
东西,
们不能被它“过”
,
们得吃它。
从1978年起,在父亲
影响下开始阅读中国
当代文学当然,附带着
还关注思想争鸣与历史研究,
直到现在。没有这三十多年
阅读、“吃”,
下不
《平原》这颗蛋。
张莉:你很多小说都是以w.g为背景
,这表明你是对w.g念念不忘
作家,“带茵者依然存在”是你对w.g
认识和态度吗。
毕飞宇:w.g有两个方面基本内容,
,事件,二,精神,这是
个常识。
觉得
们中国有
个巨大
问题,许多事情大家都知道,谁也不愿意说出来。
句话在牙齿
里口还是在牙齿
外口差别是极其巨大
,在外口,就是
句人话,在内口,顶多就是
个屁。
们都知道
个词,叫真相,所谓真相,它
前提就是“说出来”,不说出来就不是,真理也是这样,不能被言说
真理肯定不是真理,所以呢,
想说,。很可惜,
们太沉醉、太痴迷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个玄奥
东方美学,还有含英咀华
表情。对w.g也是这样,
们只谈事件,不提精神。
在《平原》
结尾处安排
个带菌者
角色,无非是想说出
个简单
事实,事件结束
,精神却还在。
张莉:你喜欢使用w.g语言和政治话语进入日常生活,既幽默又讽刺。作为位对语言敏感
作家,
想你不是无意识地使用。
毕飞宇:当然不会认为
是
个对语言没有敏感
人,但是,
还是要说,《玉米》和《平原》里
那些语言,
并没有在写作之前就把它们预备好,这是真
。
经常说,写作是
个系统你只有进入
那个系统你才可以工作。在《玉米》和《平原》里,
大量地使用
w.g语言和政治话语,为什
会这样7
告诉你――,光线暗
,
们
瞳孔自然而然地就放大
。
张莉:“自然而然就放大”正说明
你
“时刻准备着”吧,语言几乎是
个人
身份标志,是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