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和《鱼王》都用系列情节上不相连贯
短篇故事组成,完全抛弃
原来小说艺术情节构思
方法,这不是偶然
。这使得作者有可能在作品中最大限度地显示生活真实。而抒情风格
运用则往往正是流露作者
性情,点明作品本意之处。离开
对阿斯塔菲耶夫这种独特风格
理解,作品
很多含义也就会模糊不清
。
然而,阿斯塔菲耶夫创作最根本价值还在它体现
道德激情。他说过:“人在这个世界上
使命就是为善,而文学家
真正
和最高
使命就是理解这个善;肯定它,使人不要自相残杀,不要杀害人间
切生命。”[9]这类对道德、对人性
关注,尽管使他
作品洋溢着
种纯真
抒情气息,然而也显露
评价事物
抽象准则。作者似乎是另具
双眼睛,看到
多半是行为在人性含义上
善与恶,而不尽是社会价值上
是与非。长篇《鱼王》很难用
个具体
主题来归纳。有
评论家认为其中提出
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主题。但作者在答记者问
时候[10]却宁可用“对人和大自然
爱”和“保护地球上
生命问题”这
类不落实处
表达形式。这样
看待事物
角度,打开
是事物
抽象道德内涵,只从人
本身来看道德,只从人性来论善恶。作者在篇首引用
诗人鲁勃卓夫
话:“……只是用习以为常
眼光,从旁观察着预兆不祥
人生
节日……”。实际上,阿斯塔菲耶夫用
恰恰并非是习以为常
眼光,因此才能别开生面地去提出问题。当大量
文学作品在写机声隆隆
工地、写压倒
切
社会建设成就
时候,阿斯塔菲耶夫担忧
是自然资源
破坏、生态平衡
失调:“
们只以为,是
们在改造
切,也包括改造原始森林在内。不是
,
们对它只是破坏、损害、践踏、摧残,使它毁于烈火。”(《
滴水珠》)但是爱护自然本身还不是最终目
,根本还在于这种爱要改善人性,在于这种爱对“生命”本身
后果。人们对松鼠珍视爱护
结果是后者变成
寄生
玩物。人也
样,在戕害自然
同时,“人
心理在变化,不知不觉地在变化”。[11]在人破坏大自然
行为里,作者首先看到
是人性本身
丧失,“仿佛人人都中
蛊毒,大伙儿都病入骨髓。为
支猎枪,为
条小船,为
点弹药和食物,都可以拼命!”(《黑羽翻飞》)作者
注意力是在揭示人
行为所谓“内在
道德含义”。小说中
《鱼王》、《在黄金暗礁附近》、《达姆卡》、《渔夫格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