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研究,凡是无法测知能量就不存在或不重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斐德洛以数字零为例,零原是印度数字,在中世纪时候由印度传到西方世界,所以古希腊罗马人不知道有零
存在。这是怎
回事儿呢?他不禁怀疑是否自然界将零隐藏得这
好,以至于数以百万计
希腊罗马人都没有发现它
存在。
般人很可能认为零原本就在那儿,所有
人都可以看到。他揭示出,认为零具有极大
能量是荒谬
。然后他指出,这是否就表示零是不科学
呢?如果是不科学
,那是否就表示现在完全根据零和
运算
电脑,就应该改成只用
来运作
呢?很快地,
们就发现
其中
矛盾。
于是他又提到其他科学观念,
个
个地揭示它们都无法脱离主观
考量而存在。他以重力法则结束,也就是在
们旅行
第
天晚上,
给约翰、思薇雅以及克里斯举
例子,如果主观被视为不重要
,那
整个
科学体系也会随之瓦解。
这种对于科学物质主义
攻击,似乎将他归入
哲学理想主义
阵营——贝克莱、休谟、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布拉德利、博桑基特——全都是些伟大
人物。但是
们很难用普通
言语证明这在他对良质
辩护上是有害还是有益。唯心论
说法虽然可能在逻辑学上比较合理,但是在修辞学上却不然。对大
作文来说,这个主题实在太枯燥,而且十分困难,他们确实无法理解。
从这个角度来看,主观难题和客观
难题几乎都
样缺乏新意,古典
形式主义甚至更糟。这些论点都必须将整个理性
背景纳入考量,而不应该单单因感情
冲动而立刻做出反应。
大人教小孩:"不要把所有零用钱都拿去买泡泡糖(孩子情感
冲动),因为要留做以后之用(理性
背景)。"大人明白,"这间造纸厂即使有最好
防治污染系统,依然会有恶臭(情感
反应),但是如果没有它,整座城就会瓦解(理智
背景)。"根据
们古老
二分法,上面所说
就是,在你作决定
时候不要因为表面上浪漫
诉求,而不去思考它古典而且根本
理由。这
点他算是勉强同意
。
而古典形式主义者之所以反对"良质只是你所喜好
事物",是因为他们认为,他所提倡
主观而无法定义
良质只是表面浪漫
诉求。在教室里,针对文章
投票可以立刻决定这篇文章是否得到认可,但是这是否就是良质呢?是否良质就是你所看到
或是比这个更微妙呢,所以你很可能无法立刻发现它,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