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人员。也许辈子解决不
户口、工作问题;也许等上十年八载
侥幸能解决问题。前途莫测,谁心里也没谱,谁也不敢打包票。但若这次不退职,就意味着永远失去
回上海
可能。退职是摆在他们这批已不算知青
知青面前唯
可行
路,但不晓得是条死路还是条活路。他犹豫
天
夜,还是不敢贸然行事,就拍
份电报回家征求意见。第二天傍晚,收到家里拍来
加急电报,他拆开
看,只有两个字:慎行。他捧着电报发呆,猜不透这是父母出于他们利益考虑
种谢绝,还是设身处地为他长庚着想
种关怀。他想讨得决策,来
却是含糊。连父母都不敢做主,他心里就更七上八下
。
这时,他想起康步远遭遇。康步远是老三届高中生,插队知青,七
年就上调来爱尼山寨教书,三十出头
还解决不
个人问题。康步远
要求并不高,找个当地
汉族姑娘,有工作就行。但在山区工作
姑娘都想通过找对象调到平坝来;在平坝工作
姑娘除非白痴没有哪个会愿意嫁到山区去
。康步远
气之下,去年退职回
上海。康家住房紧张,弟弟本来打算在八平米
亭子间结婚
,被哥哥回来
挤,婚事泡汤。再加上康家本来经济不太宽裕,猛不丁增加
个吃闲饭
人,立刻就变得拮据。于是,兄弟阋墙,口角而相骂,相骂而拳脚交加。康母本来患有心脏病,
次目睹两个儿子武打表演后
气倒床。康母临终时,左手拉着康步远
手,右手拉着小儿子
手,把他们兄弟俩
手团在
起,贴在她那逐渐冷却
胸脯上,断断续续说:“……既然已经回来
……既然已经回来
……”也许是康母
死打动
康步远和他弟弟
良心,兄弟俩由热战降格到冷战,但心灵
创伤,怕是
辈子也难以抹去
。
他尹长庚每每想起康步远遭遇,总觉得康母临终
举止和遗言,表面上表达
母亲要儿子们和睦
强烈愿望,但骨子里是在谴责康步远。“……既然已经回来
……既然已经回来
……”这句话
潜台词不难理解为:“……你不应该回来
……你不应该回来
……”
当然,康步远是个极端
例子。
般来讲,骨肉至亲,虽有龃龉,总会同舟共济
。特别是他家里,父母慈爱,弟妹孝顺,他退职回去,无论如何家里也会有他
张铺,有他
口饭。当然弟弟待婚,妹妹待业,住房和经济问题还是客观存在
。他做哥
,能忍心去剥夺弟弟
幸福吗?能忍心去和小妹争食吗?再说,他快三十
,还靠年迈
父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