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那件事出以后,廖耀辉就再没敢跟易青娥说过话。为
避免尴尬,也为
让易青娥好好学戏,宋师决定:易青娥以后只管烧火。这事也是征得裘伙管同意
。廖耀辉还鼓掌说,他完全赞成宋师
英明决定,让娃好好学戏去,争取咱伙房将来也出个大名角儿。
易青娥有时间,戏就进步得更快
。
有天,苟存忠老师把古存孝、裘存义,全都请到
剧场看门老汉周存仁那里。然后,他让易青娥把他教过
戏,走
遍,请他们看。几个人
看,都吓
大跳。
古存孝竟然说:“哎呀,不咋,宁州剧团有人
。没想到,
个烧火
娃娃,还是这好个戏坯子。老苟,你立功
!”古存孝还给苟存忠老师奓
大拇指。
周存仁老师说:“这娃接受东西慢,但扎实。腰上、腿上、膀子上,都有力道。是个好武旦料。”
苟存忠老师摇摇头说:“不信,你得都再朝后看,这娃只要嗓子能出来,就不仅仅是唱武旦。表演也活泛着哩。你看看那‘
对灯’,棍到哪儿,‘灯’到哪儿,就是演几十年戏
人,还有不会‘耍灯’
呢。关键是听老师
话,你说个啥,她就下去练个啥。就说这‘灯’,娃是
边烧火
边练,你看看现在灵便
,是不是出‘活儿’
。”
“灯”,就是眼睛。老艺人把眼睛都叫“灯”。苟存忠老师但凡排练就要强调:演员表演,全靠“
对灯”哩。“灯”不亮,演员满脸都是黑
。在台上也毫无光彩。“灯”亮
,人
脸盘子就亮
。人物也亮
。戏也就跟着亮
。演员登台,手到哪儿,“灯”到哪儿。脚到哪儿,“灯”照哪儿。你拿
烧火棍,棍头指向哪儿,“灯”也射向哪儿。只有把“灯”、棍、身子糅为
体
,戏
劲道才是浑
。观众
“灯”,也才能聚焦到你这个目标上。所谓“角儿”上台,不动都是戏,就指
是“
对灯”放
光芒
。
既然“灯”这重要,易青娥就按苟老师
指点,躲在灶门口偷偷练
年多
“灯”。苟老师说,过去老艺人们,是拿着“纸媒子”练。就是用土火纸卷个细细
筒筒,在黑暗中点着,把那点光亮移向哪里,眼睛就转向哪里。说好多老艺人
眼睛,就是靠这个练出来
。易青娥心实诚,还真到街上门市部里偷偷买
火纸,关起门,猛练起来。开始不习惯,看着点亮
“纸媒子”,老流眼泪。甚至还害
红眼病。时间
长,练习惯
,镜子里
眼睛,也
确越来越活泛。《打焦赞》里,苟老师就专门安排
节“耍灯”戏。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