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尧采访
何:《断代》书写突破
以往同志文学
单
位置,企图站在
个更高点、更宽广
面向上,重新回顾台湾同志历史。对您而言,此书写角度有何意义?
郭:直对于同志文学这个标签有疑问。譬如,你要如何定义它?作品中有同志角色?是否要验明正身,
是同志,所以
写
东西叫同志文学?读者是同志,所以才归类为同志文学?甚至,是不是同志文学只是同志运动底下
附庸?作为创作者,
不会先想这是不是同志文学,只是认真对待让
觉得值得思考
主题。
从
个文学创作者
角度出发,探索这些同志角色如何看待自己
成长、如何应对面貌丕变
大环境。现在
人很容易受短线
激情刺激
下,而后却是船过水无痕。以同志
背景去切入台湾这三十年
变化,可以帮助
带出
个重要
概念——从八◯年代以后,台湾时常处于“纯真失落、激情过后”
焦虑与彷徨。这与同志运动很像:诸多以往受争议且不见于大众讨论
话题都揭开
,可是接下来要如何走下去呢?像台湾
环境,忽然解严、选“总统”
,但接下来要面对
个大疑问:还能相信什
?过去
威权洗脑、国族
负担、旧
身份都拿掉
,好轻松,激情兴奋
下,却发现接下来衍生
更多问题,比想象中更难处理。
何:所以其实更像是描述时代小说?
郭:认为作家
定都会被自己
时代制约,但同时作家最重要
任务,则是要观察自己
时代。
们这
代
人最大
冲击与痛苦是,知道这世界不是表面上看到
这样而已,那还要相信什
呢?纯真失落之后,激情之后,还有什
可以相信?
找到
方式,则是
种文学上
处理,不是把它当成
种运动
议题,而是要把这些议题拉到
个文学
再创造。真正说起来,这是
本关于时间与回忆
小说。若你说《断代》是用
个更高点、更宽广
角度来看,
则会说,这是回归到以文学来思考
原点。
想要把前因后果经由
现在
观点来重新整理。这样
书写,早十年
可能也做不到。
从二◯◯◯年返台之后,这十多年来也经历
时代
激情,但创作者如果随之起舞,可能就无法进行写作。
也是到二◯
◯年才开始把心静下来。文学都是需要沉淀
,与网路
即时很不相同。到目前为止
《夜行之子》《惑乡之人》到《断代》,
都是在处理这样沉淀过
心情。所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