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见哥哥不高兴,这才郑重解释说,她那位诗人丈夫冯化成也平反
,已早她两个月回到北京。
“难道你不希望俩都在北京吗?虽然考清华
也没问题,但
兴趣在中文,所以就往北大考呗!哎,哥,
考到北大来你又凭什
不高兴呢?摆得出正当理由吗?”周蓉转守为攻
。
她说要当中国女性别林斯基或车尔尼雪夫斯基。
秉义听说妹夫已经平反,又回到北京,这才替妹妹高兴起来。接着,他想尽番哥哥
义务,嘱咐妹妹怎样做
名优秀生。
周蓉起初还装出认真聆听样子,听着听着,不耐烦
。她说:“学生会干部终究也是学生。
是学生,你也是学生。你是结
婚为人夫
学生,
是结
婚为人妇
学生,
们都是年龄大身份特殊
学生而已。
们周家人做人做事有原则,并且是好原则。你就说咱们兄妹俩都要继续按那原则做人做学生不就得
,何必三娘教子似
啰嗦起来没完呢?”
愿以偿地成北大历史系
名大龄学子,那
年他二十九岁,系里有些学弟学妹才十八九岁。他成
名副其实
“老大哥”。
不久,同学们都看出他真像老大哥样照顾大家。第二年,他被推选为系学生会主席。
周秉义依然故地待人友善,助人为乐,行事低调,在同学中享有很高
声誉。
九七九年新学期开始不久
天,妹妹周蓉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九七八年年底,“天安门事件”得到
彻底平反。周蓉次年也考上
北大。周家两个曾经学习拔尖
儿女,终于先后迎来
他们人生
大好春光。
秉义被妹妹顶得愣会儿,才说:“做人和做学生
原则是不
样
,你
话恰恰证明你还根本不清楚这
点,也恰恰证明
对你
嘱咐不是啰嗦多余,而是
秉义始终关心妹妹命运,“天安门事件”
平反,他也料到妹妹和自己
样,肯定要圆大学梦。妹妹也成
北大中文系
学生,却给
他莫大
惊喜。他不无埋怨地说:“你看你,
已经在北大
,你何必也考到北大来呢?”
周蓉笑道:“北大是专为你们男人办大学呀?许你考来,怎
就不许
考来?”
秉义说:“你这叫抬杠。在最近
封信里问你打算考什
大学,你回信中明明写
是尚未决定!咱俩在同
所大学不好吧?”
周蓉喜滋滋地说:“给你回信寄出没几天
就决定
呀!兄妹俩在同
所大学,
感觉蛮好,
就是冲你在北大才考来
嘛!”
秉义沉下脸道:“谈话态度认真点儿行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