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难怪少年张醒言有这样想法,因为他现在,正处在
个民众颇为困苦、但道教却大行其道
年代。
此时正值天下甫定。刚刚经历过
小童子、志气高,想学神仙登云霄;
日上三竿不觉醒,天天梦里乐陶陶!
其实,对醒言来说,所谓求仙慕道,充其量也只是他缠着老道拜师
个冠冕堂皇
理由而已。拜师真正原因是,少年现在正到
长身体
时候,食量大增,饶是家中靠山吃山,张氏夫妇省
又省,却仍是支持不起。
并且,他在饶州城内,并无落脚之处,每天还得赶长路才得回到郊外家中。虽然双腿脚倒因此锻炼得强健无比,但对于醒言这
个少年郎来说,天长日久下来,还真不是件轻松事儿。
因此,如果能混到善缘处,那至少便可以有个落脚地方。很可惜,虽则醒言和清河老道混得很熟,偶尔也可在这“罗浮山上清宫饶州善缘处”打尖;但这善缘处,并不仅仅只有清河老道人打理。在他手下,还有两位小道士,净尘和净明。这俩小道士,便对他没什
好脸色。
也许,他俩厌烦醒言借住,或是情有可原。虽然这俩道士辈分低微,但能够加入上清宫这天下闻名
清高道门,俱是费
番心力,尽皆盼着能学几手道术,回去荣耀乡里。谁知,莫名其妙却被远远打发到这儿来干杂活,对这些虔心慕道之人来说,实与充军发配无异。倒霉之处,便连那家书都不太好写,正是
肚子怨言。
因此上,虽然道家讲究清净无为,但积着这肚子晦气,便免不
连带着对醒言这个揩油
俗家少年,没啥好脸色。而经过这些年在书塾与市井间
历练,醒言也已非当年那个山中懵懂少年。对这俩杂役道士
负面看法,早是心知肚明。
因此,他更要上赶着拜清河为师不可。若是早天成为净字辈中
员,便可早
天名正言顺
在这善缘处白吃白喝白住
!
和净尘净明看法迥然而异是,在醒言这小小少年
眼中,他们这些善缘处
道士们,实在是身在天堂
。不虞衣料食物之缺,不虞雨淋日晒之苦,整日介清谈扯皮,接待接待慕道之人
捐赠就可以
。最多,也只不过是拐过几个街角,采买些杂活物品——却连这样
轻松活儿,还可以三个人轮流来做,实在太悠闲
!
相比醒言做过那几份兼职,这实在是
个天上、
个地下
!饶是这样,却还看那俩小道士整日里都皱着愁眉苦着脸,整
个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回家赶那段长路
途中,醒言心中便常常思考这样
问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