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计,在所有向五千千米以外东西伯利亚行进
流放者当中,三分之
人需要在沿线
军医院和医疗站治疗和康复。
位记者写道:“他们来时筋疲力尽,过早地衰弱,染上
不治之症,忘记
自己
手艺,并且变得非常不习惯于劳动……”14
17和18世纪出现这样
个惯例,即流放队伍会在途中
村庄过夜。人数较少
队伍可以寄宿在农民
屋舍和谷仓,人数较多
队伍有时不得不在室外睡觉。当地农民既要负责守卫流放队伍,还要养护队伍途经
道路和桥梁。1804年,西伯利亚总督伊万·谢利丰托夫在给首都
报告中强调,为
让流放者“通过广阔而人烟稀少
西伯利亚省份”,西伯利亚人承担
责任极为繁重。这种责任让农民不得不从种地
工作中分心,因而是积聚仇怨
个原因。15虽然村民要为自己看守
罪犯潜逃而负责任,但许多村民自己就曾经是流放者,而且他们无心冒着生命危险去保证流放队伍
安全。逃逸是司空见惯
现象,逃犯随后会加入流浪者组成
强盗团伙,这些团伙专门打劫沿着西伯利亚
荒凉公路行进
商队。谢利丰托夫呼吁在主要
西伯利亚道路沿线设置配有哥萨克骑兵
小支部队,“不仅是为
终结此类土匪和抢劫行为,也是为
消除居民和旅客
安全隐患”。谢利丰托夫估计,为顺利转移罪犯,在西伯利亚主要道路沿线
邮驿处共需要2880名士兵。然而他明白,如果不严重干扰其他地方
部队职能,招募到这
多士兵是十分困难
,所以他把所需士兵人数定为1825人。亚历山大
世批准
他
请求,内政警卫处于1816年最终形成。然而,在内政警卫处服役
哥萨克人虽然取代
农民,却并不比农民牢靠。有些*员悲叹,哥萨克人经常会为
钱财而释放自己看守
罪犯。逃跑
地方特性以及逃犯在托博尔斯克和托木斯克犯下
种种罪行是当局
无尽烦恼。16
尽管存在这些行政问题,在1822年大幅度流放制度改革之前
几年里,被发送到西伯利亚
流放者不断增多。1807至1813年,平均每年有1600人被流放,而从1814到1818年,人数上升至2500人,从1819年至1823年,人数达到4600人。地主和农民均在不断利用行政流放制度,再加上拿破仑战争
影响以及农民与其主人之间
冲突日益加剧,这些情况刺激
流放者人数
增长。快到19世纪20年代时,流放制度濒临崩溃
边缘。稳定并彻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