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个重要
古拉格劳改营),距离圣彼得堡约12800千米:“在这片面积大过法国
广袤地域,只有……6500名居民。”波利亚科夫说。其中有不到1000人是俄国人。波利亚科夫来到
“
个人间地狱,这个地方被2000千米
沼泽地和多山荒凉地带与整个世界隔绝开来”4。中科雷姆斯克本身是
个有18名政治流放者
定居点,其中大部分人在1888年被送到那里。食物和衣物十分短缺,即使有,价格也是高得离谱,超出大部分人
负担能力。每年9月初,地面上就已经落上
雪,气温降至-30℃。这个地区
居民会用水喷洒他们
“小屋”,形成
个抵御即将到来
严冬
冰壳;在夏天用作窗玻璃
鱼鳔被大块半透明
冰块取代
,这样可以让光照入室内。但到11月中旬,这些做法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因为黑暗总不退去:“白天
最后短短几个小时过去
,你不得不靠壁炉……或蜡烛微弱
火光照明。”波利亚科夫记得,“夜晚
沉寂无声”只会被狗吠声打破:
在这些时候,你感觉自己像只微不足道可怜蠕虫。你走进自己并不舒适
泥砖房,感到极度沮丧,以至于连监狱
种种回忆都像
场美梦。似乎
个半月都是这样:晚上上床睡觉,晚上起床。1月初,太阳重新升起:最初是新月形,每天都在变大。你看着它,心中升腾起深深
喜悦感,可能只有那些曾关在黑暗
牢房里,后来终于离开监狱
人才能理解这种感受。5
这并不是所有行政流放者命运。反复无常
流放制度还可以让那些有社会关系
人更为舒适地服完刑期。十月g,m
未来设计师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列宁)就是这样
个激进人士,他于1897年流放到偏远
西伯利亚村庄舒申斯克,此处位于叶尼塞河上游,在将西伯利亚南部与蒙古分开
萨彦岭
山麓。列宁在3年流放生涯中享有
生活环境会让10年前
g,m者感到惊讶。列宁是个世袭贵族,而且他还有个有很好
社会关系、为人坚决自信
母亲,因此他能够坐火车前往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在那里,他在
个同情“政治人物”
妇女家中租
个舒适
房间并在著名藏书家根纳季·尤金
图书馆里收集材料,
边等待着自己最终
流放目
地确定。当列宁终于到达流放地时,他感到非常惊喜。他写信给妹妹说,舒申斯克“是个不错
村子。虽然周围光秃秃
,但不远处……有个森林,虽说许多树已被砍伐。这里没有通往叶尼塞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