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书所收主要写于近年随笔,都多少与专业反思有关,或者说,都多少反映
对史学工作
理解。和相当多
史学从业者
样,
更愿意处理具体
个案研究,而不是在理论层面进行思辨。只是有时候仍会铤而走险,涉足
些自己并没有十足把握
、具有普遍性
话题,那些话题在理论修养好
学者眼里自然还是过于狭窄具体,在
却早已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因此本书所收文字多有冒险性质,写时已觉忐忑,写后惶惑更甚。然而,虽自知不免于肤浅甚至偏颇,
有时——尽管并不总是——还是会克服藏拙
本能,不惜自曝其短,写
些能力之外
文字。这是因为,身处思想激荡、变化倏忽
时代,常有如鲠在喉
窘迫。
刚上研究生时,导师田余庆先生送给
们《尚书·洪范》里“有猷有为有守”六个字。
理解,用现代语言解释“有猷有为有守”,就是有理想、有作为、有坚守。依此而行,大概就是孔子所说
“中行”。然而世路艰难,中行谈何容易。《论语·子路》记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古人解释说:“狂者进取于善道,狷者守节无为。”如果既能进取有为,又能守节无为,那当然是做到
“有猷有为有守”,孔子认为这是最好
,是“中行”。但如果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那
只能做到勇于进取、有所作为
,与只能做到坚守底线、有所不为
,两者都同样值得肯定。进取不仅需要能力和勇气,也需要时代条件,条件不具备时,要做到守节无为其实也不容易,同样需要足够
勇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