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中国现代历史学建立时,傅斯年曾提出过个广为人知
口号——史学就是史料学。经
个世纪
发展,历史学在中国已取得巨大
进展,今天
们讨论史料与史学
关系时,应取何种立场、何种视角?
觉得到
把傅斯年
话反过来说
时候
,那就是:。
告别中国传统史学:历史学只是史料学
九十年前傅斯年创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所以要把历史学和语言学放在起,是因为他受到德国近代学术传统
影响,语言学是那时人文学术最显现科学性和取得最显著成就
学科,对相近学科有巨大
冲击和引领作用。五四
代
新锐学者强调要用科学
态度和方法改造传统学问。傅斯年在1928年史语所创立伊始,发表著名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说道:“近代
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
们
切工具,整理
切可逢着
史料。”站在科学
立场,历史学必须建立在对史料
搜集、整理、鉴别、分析和解释
基础上,传统历史学有太多崇古、信古
东西,根本上说,是分不清传统文献中哪些可以作为史料、哪些不能作为史料,或者说,各种成分复杂
史料,其使用价值各自有哪些边界和局限。在理论上、思想上树立
史料意识,现代历史学
发展也就得到
个重要保障。正是因此,“历史学只是史料学”,成为现代学术史上
句斩钉截铁
名言。傅斯年也在其他场合反复说到这个话题,例如:
史学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
工作是整理史料。(《史料论略》)
历史这个东西,不是抽象,不是空谈……历史对象是史料,离开史料,也许可以成为很好
哲学与文学,究其实与历史无关。(《考古学
新方法》)
史学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
建设,不是做疏通
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或那个主义。(《史学方法导论》)
在傅斯年明确提出史料学科学观念之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在这个意义上进行实践
,其中影响最大
是胡适。1917年,胡适来到北大接手中国哲学史课程。以前这门课程都由年长
教授主讲,在胡适之前
陈汉章从伏羲女娲讲起,
个学期也讲不完上古。顾颉刚回忆胡适接手后
讲法:“他不管以前
课业,重编讲义,劈头
章是‘中国哲学结胎
时代’,用《诗经》作时代
说明,丢开唐、虞、夏、商,径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
改把
们
般人充满着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