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研究界在2010年秋天忽然起个不大不小
波澜。这
年美国体质人类学协会
官方刊物《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第142卷第3期上,发表
以韩国中央大学医学院KijeongKim教授领衔共二十二位作者署名
古人骨基因检测报告,题目是《在蒙古东北两千年前
匈奴贵族墓地发现
个西部欧亚男性》。这
研究是对蒙古肯特省巴彦阿达尔嘎县
DuurligNars匈奴墓地所找到
三例人骨进行基因提取和检测分析。韩国国家博物馆与蒙古科学院合作,从2002年开始就在肯特省及相邻数省开展调查,主旨是研究古代游牧文化,2006—2007年对DuurligNars墓地进行
发掘,在所发掘
三座大中型墓葬中,除
出土汉式青铜帐钩、马车、铜镜、玉器和金银器具,在三号墓还出土
三具人头骨,韩国中央大学
分子生物学家们就是对这三具头骨进行
DNA提取和分析。
根据这份引起极大争议
研究报告,三例头骨检测
结果为两男
女,其中
男
女
线粒体DNA都是D4,而且男性
Y染色体为C3,文章认为这些基因类型常见于北亚蒙古人种,因此这两人无疑都属于蒙古人种。检测对象
另
个男性,才是该报告
真正热点,因为报告宣称他不是蒙古人种,而属于印欧语
高加索人种。这个结论
依据是在该男性DNA中找到Y染色体R1a1和线粒体U2e1,报告称Y染色体R1a1和线粒体U2e1是常见于印欧人群
基因类型,而且分析显示该男性DNA
常染色体与印度高种姓人群最为相似,因此得出结论他不是东亚人,而属于高加索人种。为
说明基因提取过程没有遭到污染,报告指出所有接触性工作都是亚洲人操作
。报告还把古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人口迁徙扩散
研究、古代骑马游牧文化传播
研究,与高加索人种基因
传播结合起来,论证Y染色体R1a1和线粒体U2e1
确是印欧人
基因特征。报告宣称,这是第
次采取到匈奴时代印欧人
父系R1a1和母系U2e1
DNA,可能来自印度高种姓(所谓古雅利安人)或外贝加尔地区
斯基泰人。报告最后还有
句针对匈奴历史
结论:“这个西部欧亚人出现在匈奴帝国显示
匈奴人
种族宽容(theracialtolerance)。”
Kim团队此研究
新颖之处是在匈奴人中确认
印欧人
存在。不过,在此之前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