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者中最杰出政治家。”蔡美彪先生说,撰写《忽必烈传》实际上相当于写半部元史。李治安教授
《忽必烈传》
确可以当作半部元史来读。不过,以挑剔
眼光来看,元史是传统中国历史
部分,这部传记所写
,也还是中国历史脉络中
忽必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同样高度评价忽必烈历史地位
杉山正明教授,在其名著《忽必烈
挑战——蒙古与世界史
大转向》中,描摹出
个世界史视野中
忽必烈,迥然有异于
们所熟悉
那个元世祖。杉山这部书当然没有写成半部元史,但可以当作13世纪后半叶世界史
半部概论来读。
学界说起杉山正明,般都会首先提起他
语文能力,他自己也喜欢强调学习和掌握多种语文对于研究蒙元历史
重要性,特别是波斯文,用杉山
话说,对研究蒙元史而言波斯语文献与汉语文献同样重要。他如此高看非汉文特别是波斯文史料,当然与过去研究者偏多信赖汉文文献有关。莫里斯·罗沙比(MorrisRossabi)在1989年出版
《忽必烈汗》中,就已经批评研究者对于汉文以外
史料利用不足。杉山把这
批评推向
极致,而且他自己也似乎努力学习
尽可能多
语言。他说:“有关蒙古时代应该使用
史料经典就多达二十多国语言,并且重要
是,东西方专门研究者
工作,都想要描绘出
种完全不同
历史图像。”他认为,以汉文为中心
东方史料与以波斯文为中心
西方史料,把研究者也分成
两个集群,由于“两个文献群各自背负着
巨大文化传统完全不同”,比克服“史料之墙与语言之墙”更困难
,就是跨越“说不定远较前两者为大
意识之墙”。据说杉山
办公室就是蒙元史研究
最佳图书馆,参观者通常会惊骇于如此丰富、如此稀见
多语文史料竟会汇聚在此,也难怪杉山会在书中对哈佛
图书馆颇有微词。
多语文史料掌握,当然是杉山蒙元史研究
大特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
成功就在于他使用
不为他人所知
材料。他
著作里
确有很多出自波斯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非汉文
材料,但这些材料本身并不是由他发掘出来第
次使用
。他
确在不少地方巧妙地利用
多语文史料驳斥旧说或建立新论,但这些材料对于其他研究者来说并不是那
陌生。在
看来,杉山是在武装
炫人耳目
多语文工具
同时,和许多成功
历史学家
样,也具备极为开阔
知识视野和求新求变
理论勇气,事实上正是后者使他写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