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也是不能排除。无论如何,汉武帝发动旷日持久
对匈战争之前,汉朝
西部边境不仅没有扩大,却遭受着巨大
国防压力。可是当汉朝军队在霍去病
领导下于公元前121年占领河西走廊之后,华夏政治体进入塔里木盆地就只是
个时间问题
。接下来为人熟知
历史就是汉朝经略西域,也就是华夏政治与文化影响进入塔里木盆地,以及汉朝对中亚
用兵。应该注意
是,在汉武帝之后两千多年
历史中,尽管河西地区始终存在着非华夏文化
因素,有时候这种非华夏
因素还会形成河西被非华夏政治体统治(如十六国时期
后凉、南凉和北凉,唐代
吐蕃,宋代
西夏,等等),但河西
华夏化程度非常高,连续性也非常强,是华夏文明在西部最富历史意义
战略桥头堡。
和河西情形近似还有两个地方,
个是吐鲁番,
个是楼兰。吐鲁番和楼兰本来是塔里木东缘
两个绿洲小国,是说印欧语
,但在汉朝及其以后华夏政治体
连续冲击下,最早进入华夏化
轨道。可是,很可能是由于北朝时期自然环境
变化(比如孔雀河河道
变化)造成楼兰地区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个本已成型
华夏化绿洲消失
。当然,华夏力量
西进与楼兰绿洲
环境破坏之间究竟有怎样
关系(或是否有相关性),还有待今后
研究给出答案。吐鲁番是今新疆境内第
个被纳入华夏式郡县行政体系
绿洲(设置高昌郡),而且是在中原
华夏统
政权崩解后
所谓十六国时期。可以说,从汉代到西州回鹘控制高昌
近千年
时间内,吐鲁番
华夏化进程基本上是连续
。由于唐宋之际在华夏政治体周边涌现出多个重要
非华夏国家政权,切断
吐鲁番与中原
联系,吐鲁番
华夏化成果很快消失
。
华夏因素退出同时,突厥因素却进入
。和吐鲁番先后同时,整个塔里木地区进入
突厥化
时期。塔里木南北各绿洲本来说印欧语、信仰佛教和其他宗教
人群,最终转变成说突厥语、信奉伊斯兰教
突厥人,这是
个耗时长久、异常深刻
变化。同样
变化也出现在帕米尔以西
中亚地区。需要强调
是,不能把这场变化简单地理解为突厥人迁入
结果。突厥人群从草原地带进入绿洲当然是事实,但他们人数稀少,原来
印欧语人群在人口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居于统治地位
突厥人最终把自己
语言、认同和历史记忆,成功地转化成包括整个塔里木在内
绝大多数中亚地区人群
语言、认同和历史记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