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轴分别标明天天和妈妈
情绪值。妈妈
栏最轻微
是“脸坏”,逐渐升值到“大声说话——吵架——哭——不说话,不理睬——断交,不来往”,天天
表现则是“哭——骂人——威胁跳楼——(每周
次)要z.sha——打人——要杀人”,峰值则是每两月
次
离家出走,分值上则标明从10到1000。
天天对母子情绪分析感觉是“还行”,除非那些自己不愿意探讨
话题,比如别人说他坏话。这个选项没有出现在表格上。
以往在家里,天天说要z.sha,爸爸回答是“你去呀”,天天又作罢
。吴迪
回答则是“不许说”。她理解这是儿子
种试探。心理医生曾经说,天天大约不会真
去做,但可能性格有这方面
倾向。
吴迪觉得这和自己失于陪伴有关系。回家之初
那个寒假,她和儿子二十四小时泡在
起。
天灯灭之后,儿子在被窝里呼吸忽然变得急促,问起妈妈会活多久,知道
妈妈会比自己早死三十多年,忽然大哭起来:“妈妈,
不要你死。
想你陪
到死。”
吴迪有丝感动,“这种情话,少有人说”,她觉得儿子是被长期分离后到来
甜蜜窒息
,害怕失去。有时她需要用手轻拍儿子
心脏,或者顺着他
额头抚摸下去,直到眼睑,来平复他心中
不安,也弥补自己以往
亏欠。
她决定和儿子起面对“死亡”
问题,尽管这看起来太早
些。沙发上有
本天天
读物《小老鼠
恐惧》,是吴迪买
,其中“
恐惧”栏目后
空格里,填充着天天
笔迹“黑暗,单独睡觉让
忐忑不安”,“电梯开门
巨大声响”,“落水,坠崖”,另外有《兔子
z.sha指南》,描述
各种z.sha
方法,还有《
所有
朋友都死
》,主角是
只在地球灾变后孑遗
恐龙。
吴迪觉得,让孩子面对这些心中恐惧,鼓励他深入思考,比扭过头去好。这也是心理学家
建议。她觉得这种方式见到
效果,天天渐渐能够情绪自控,说z.sha
次数少得多
。
吴迪刚回上海时候,有时因为鸡毛蒜皮
小事,天天会拿起
把刀,威胁要杀妈妈,吴迪让他放下,他也就放下
。
付诸实践是离家出走,家在
楼,天天待在窗外小区
园子里,不回来,有时拿个竹竿逗猫。爸爸
方式是置之不理,等他自己回来。吴迪则是拉开窗帘,自己站在窗前门廊里做事,让他能看到,心理有安全感,过
会儿就会自己回来。说起教育孩子
方式,吴迪自嘲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