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
周五放学,杨轩从步头降镇街翻山回家,看到老屋顶上有四个人。这是她有记忆以来,老屋顶上头次有人。
以前下雨天气,瓦顶无从遮蔽,似乎有人从二楼股股倒水,堂屋积成水沟,小青蛙跳进
门槛。奶奶只是躬着折成直角
腰,带她爬梯子上二楼去用几个盆子罐子接住,没有人爬上屋顶去捡
捡,插
插。自从爷爷和爸爸相继去世,再没有人手安抚这座老屋风化衰朽
屋顶,就像没有
手掌抚摸杨轩
头顶。
如今,几双手在屋顶打理,暗淡黑瓦取
下来,屋脊上堆放着颜色明亮
彩瓦,
片片地换上去。已经有
小半
屋顶变成洋红
,像是黄昏天际从来不缺
颜色。杨轩想到,以后她又可以和奶奶睡在老屋舒服
木板屋顶下
。
杨轩和奶奶翻盖屋顶钱,出自几十位网友
募捐,和她在学校里吃
免费午餐
样,来自远方地平线之外
善意。
年之前,
和
位“免费午餐”
摄影师来到这座叫作“枞山脚”
小村,见到
九岁
杨轩和腰背塌下来折叠在膝盖上
奶奶,还有千疮百孔受潮下陷
老屋,将祖孙命运门槛
文字和图片传播出去。从那以后,杨轩和奶奶
境遇发生
些变化。眼下生长中
红色屋顶,是最新也最重要
事情。
对于奶奶来说,这显然是她余生中最大事件,因此买瓦时,她特意嘱咐
买质量好
些
。第
天拆旧瓦,四处托人打招呼,村里几乎能来
都来
,梯子上隔几级就站
是人,把老屋
瓦移到偏房上,还能把已经歪斜
偏房屋顶拣盖[1]
遍。奶奶塌着背翻山走下步头降镇街,买
平时不常见
营养快线、白沙烟、啤酒,自家炕
腊肉之外,又称
新鲜肉,借邻家
大电饭煲做打火锅,请
邻居帮厨。楼上常年闲置
摞碗筷也搬下来,和杨轩爸爸生前烧
木炭
起派上
用场。家里从来没有这样多
人烟气息。
不过帮忙人大都是老人和妇女,村里
壮年男人都出门打工
,递个瓦还成,能上房盖瓦
人少。到第二天落雨,又逢赶场,来
人就大大减少
,剩下几个亲戚。奶奶不方便找人买瓦,买菜时在路上顺便托人,从芷江拉回
瓦样式有些不合适,大小参差,不好叫人调换,盖
半天
瓦合不上檩条,卡不严雨槽,盖
片又返工。村里盖房
“老把式”去贵州
,几个男人蹲在屋梁上现“研究”,盖房
进度大大减缓下来。
周六这天人又少两个,早晨露水稍微晒干,杨轩也踩
屋后搭
跳板,递红瓦上楼。窄长湿滑
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