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理成章。
五月初,康王在南京即位。为
纪念两位注定回不来
皇帝,康王按照朱胜非
建议,在南京修筑
个高坛,名为“中兴受命坛”。康王登坛向北方远望,大哭
场,下坛后进入南京府治
正衙。耿南仲、汪伯彦、黄潜善等
直跟随康王
新贵们首先上殿,接着张邦昌率领旧官僚上朝祝贺。康王在
片祝贺声中成
新皇帝,是为宋高宗。[11]他改元建炎,从五月起,宋朝进入
建炎时期,短命而又耻辱
靖康时期只持续
年零四个月,连这
年都没有过完,就迫不及待地跳入
另
个时期。[12]
康王登基同时大赦天下。张邦昌、徐秉哲、王时雍、范琼等*员都没有被追究责任,只有蔡京、童贯、朱勔、李彦、孟昌龄、梁师成、谭稹
子孙没有获得赦免。[13]康王这
做,也是为
给他
前任们开脱。在未来
史书中,这些没有被赦免
人将作为北宋亡国
罪人被后人所熟记。后世人们被告知,是这些*臣误国,才有
靖康之耻。在口诛笔伐时,那最大
罪人却成
受同情
对象
。
回归均势
康王登基后,伴随着宋朝历史主战派与主和派
争论再次回来
。此时主战
是宗泽、李纲等人,主和
则是两位入
《宋史·*臣传》
大臣黄潜善和汪伯彦。
事实上,金人退军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掌握在宋朝手中。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北京大名,全都没有丢掉。
金国实际控制中国土地是极其有限
:在北方,当年燕云十六州
大部分地区归
金国;在山西,宋朝丢失
太原(含)以北地区;在河北,金国借助占领燕京
势头,逐渐南向渗透,但实际控制地依然只有北京以南数州,其余地区要
依附于宋,要
处于半独立状态。
宋朝仍然控制山东、河南全部,山西、河北南部,以及陕西南部(其北部是西夏控制),所失去
领土并不多。
在高宗君臣讨论中,贯穿着如何利用大半河山完成抗敌,甚至收复山西、河北北部地区
问题,其核心问题在于是否迁都。由于北方领土
损失,汴京已经无险可守,太容易受到打击,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迁都。可是如果真
迁都,又太影响士气,不利于收复国土。
围绕着迁都问题,主战派、主和派吵成团。宗泽主张不要迁都,以东京为基地进行抗战。[14]李纲借鉴
种师道
主张,认为可以迁都,但最好迁往陕西地区,利用陕西
天险与金国抗衡。[15]还有人主张迁都应天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